签到天数: 2244 天 连续签到: 4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IIII
|
日前,24岁的赵心童拿到2021年斯诺克英锦赛冠军,成为英锦赛历史上首位90后冠军,也是丁俊晖后第2位捧起英锦赛冠军奖杯的中国选手。对中国台球来说,2021年无疑值得纪念,今年1月,00后小将颜丙涛成功问鼎斯诺克大师赛,如今赵心童在英锦赛夺魁,笑傲斯诺克“三大赛”的中国选手队伍壮大至3人。
夺冠后不久,远在英国的赵心童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谈及能够击败众多强敌夺冠,赵心童自评主要是心态调整得非常好,即使内心紧张也能稳定发挥,打好每一杆球。
从七八岁时开始练习斯诺克,到成长为英锦赛冠军,赵心童坦言,既离不开丁俊晖等前辈的榜样作用,也要感谢中国台球协会的斯诺克青少年培养计划。展望未来的职业生涯,赵心童表示会坚持进攻打法,弥补防守等短板,力争获得更多的冠军,激励更多的中国孩子参与到斯诺克运动中来。
精准的长台成为赵心童获胜的利器。图/新华社
夺冠
制胜法宝是好心态,夺冠后脑子一片空白
新京报:第7次参加英锦赛,终于拿到了冠军,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意外之喜?
赵心童:我非常开心,过去6年的(英锦赛)成绩都不是很突出,但这一次我非常满意, 拿了冠军。从此前6次英锦赛经历中,我也收获了不少经验。
新京报:此次英锦赛之旅,能够击败众多强敌夺冠,你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赵心童:心态调整得非常好,尤其紧张的时候,也能放松心态、稳定发挥,这方面非常重要。
新京报:这是你第一次参加排名赛决赛,而且是万众瞩目的英锦赛舞台,比赛中为何如此冷静?
赵心童:比赛期间,很重要的一点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放平心态,打好每一杆球。我确实做到了,结果也非常不错。
新京报:赛后的采访和颁奖环节,你似乎比比赛时更紧张,当时内心在想什么?
赵心童:刚夺冠那段时间,我的脑子都是空白的。当时非常激动,没有想到最终能拿到这个冠军。
新京报:夺冠后是怎么庆祝的?
赵心童:拿冠军后第二天,和朋友简单庆祝了下,喝了一点啤酒。
生涯
刚接触只是享受斯诺克,旅英后几乎每天训练
新京报:平时在英国的生活和训练状态是怎样的?
赵心童:几乎每一天都是训练。备战重要赛事时,也会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调整状态。这次英锦赛发挥得比较好,说明之前的训练有效果。
新京报:旅英多年,你刚到英国时最难适应的事情是什么?
赵心童:第一次出国训练和比赛时,生活方面确实不太适应。不过经过这么多年,我现在非常习惯英国的生活了。
新京报:你是如何走上台球这条路的,起初制定了怎样的目标和规划?
赵心童:当时我还很小,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台球了。第一次是我爸爸和他的朋友带我打,我就喜欢上了。后来有比较懂台球的前辈发现我有天赋,爸妈就带着我在全国各地找教练和老师,父母一直非常支持我,我也十分感谢他们。起初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当时感觉很多事情非常遥远,只是在享受训练。
新京报:职业生涯初期,你也曾因为赛季积分不够而降级,怎么评价那段经历?
赵心童:刚开始确实不太适应职业比赛,但经过两年的积累,我有很大进步,也相信自己能够赢得更多的比赛。
新京报:明年年初又一项“三大赛”(大师赛)来临,你期待创造怎样的成绩?
赵心童:是的,我确实非常期待。因为拿到了英锦赛冠军,世界排名上升,我才得以第一次参加大师赛。我希望能够继续取得好成绩,也会把心态调整得更好一些。
自评
一直向丁俊晖等前辈学习,未来坚持进攻打法
新京报:丁俊晖、傅家俊、梁文博等人都取得过不俗的成绩,他们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赵心童:丁俊晖、傅家俊和梁文博,他们都是我的前辈,我一直在向他们学习。
新京报:奥沙利文、吉米·怀特等名将给予你很高的评价,这些名将向你提供了哪些帮助?
赵心童:他们都非常乐意帮助我,在比赛场或者训练场上碰到了,他们总是对我非常热心,时不时指导我一下。他们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很感谢他们。
新京报:近10年来,中国台球协会推出了斯诺克青少年培养计划,中国斯诺克职业球员的队伍也不断壮大,这一计划对你的最大帮助是什么?
赵心童:正是因为中国台球协会推出的斯诺克青少年培养计划,使得我在小时候就参加了很多比赛,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让我意识到缺点和不足,得以在训练中提高和进步,从而来到英国成为职业球手,现在获得了英锦赛冠军。
新京报:你总是在比赛时面带微笑,很多粉丝感叹你在比赛中的游刃有余,如何评价自身的技术特点和长处?
赵心童:其实我内心也紧张,只是从表情中看不太出来。我的打法非常具有攻击性,喜欢进攻,但正是因为太喜欢进攻,比赛中会出现一些简单失误和防守的漏洞,未来我会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
新京报:你和丁俊晖、颜丙涛是目前中国仅有的3位“三大赛”冠军,未来如何定位自己在中国斯诺克运动发展中的角色?
赵心童:这次拿到英锦赛冠军,让我对以后的比赛更加有信心。我肯定会坚持进攻打法,在防守上继续提高,希望未来获得更多的冠军,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中国斯诺克运动的发展中来。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