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奥运会,有个和以往中国军团境外参赛不太一样的现象,金牌榜中国军团一路领先,一直到最后一天才被美国超越。
在那些金牌榜屈居第二的漫长日子里,美国媒体有些躁动。《华盛顿邮报》还温和一些,发表了观点类文章《奥运奖牌榜无法体现一国文化实力,这很好》,提前给美国民众们打打金牌榜老大位置易主的预防针。
其中有句话,读起来“振聋发聩”,“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金、银、铜牌,然而一旦这些奖牌增长速度不够快,我们就会确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会发生,尽管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
而到了《纽约时报》,则直接变成了《中国体育机器的唯一目标: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最多金牌》,直接把苗头指向了我们的运动员,说他们是体育机器,说咱们只在乎金牌。
有句老话说得好,你越表现的不在乎什么,其实你越在乎什么。这一点,中外通用。
这段日子,美国部分媒体也做了“独家金牌榜”,摒弃了以往传统按金排位的规则,创新性以奖牌总量来论高下,于是乎,在那样的维度里,美国又成为了第一。在世界各国的金牌榜全都一致的情况下,这样的独家发明也实属不易。当然,也有在这一点上尚且客观的美国媒体,比如刚才我们谈及的《纽约时报》,金牌榜排位中国仍第一,可代表金牌的点,和其他国家相比却小而又小。
怎么了,是怕中国军团的金牌太多,屏幕放不下要溢出来了吗?
直到最后一天金牌反超,他们压抑许久的憋闷彻底完成了释放——“美国奥运团以39枚金牌排在东京奥运会金牌榜首位”,最后一天,却也是第一次大张旗鼓提及金牌榜。
对于咱们自己而言,我们是“不只唯金牌论了”,但我们也很在乎金牌。这不需要去掩盖隐瞒,何况,是在这样一届一直领先并有很大机会超越美国完成历史性突破的奥运会上。
对大多数人而言一个很真实的场景是——在最后一两天希望我们的中国健儿们能够再拿一两枚金牌顶住的同时,一直盯着有关美国代表团的几项比赛结果。希望日本女篮能够创造奇迹赢上美国一回,希望巴西女排能够强力阻击一次美国,还希望美国自己能够时不时的掉次链子……
作为普通的中国人,我相信这是一种正常的感情流露。
前几届境外的奥运,到最后一天我们早已丧失追赶的希望,所以我们就提前平和了。这一次,当一直领先,甚至最后都还有机会登顶,这种想证明的感觉,不亚于08年北京家门口登顶的期盼。
所以说,最终仅以一金之差被超越,大多数人心里,估计还是很遗憾的。
但更多人心中可能是一种满足。在奥运会我们有机会超越美国了——这种满足感极大超越了五年前里约金牌数大跌的苦闷,而中国奥运健儿们一次次升国旗奏国歌,在强势项目上继续高歌猛进,在弱势项目上取得突破,更让我们激动不已。
有人说,从某种角度来看,金牌数=国力。其实并非没有道理,如果看金牌榜,中美高居前二,也是世界大国,而金牌榜排在前十的国家,无不是国家实力靠前的国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家实力的保障,更高科技的保障,又怎么能够在奥运这个舞台上争金夺银?这样的舞台,表面上是选手们天赋的对抗,而天赋背后则隐藏了更多元的东西。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争夺金牌又像是争夺国家荣誉,所以运动员们“感谢国家培养”的话更是真情实感流露。追求金牌多没有问题,为国争光,国家自豪,这些都已经揉进其中。
话再说回来,我们心里有遗憾,却也很快坦然接受,这就是一个大国民众的心态了。有更多的金牌完成超越固然好,少几块没有超越有遗憾也不差,当赛事外的一些热点,比如杨倩的发卡,全红婵的小卖部,孙颖莎的脸这些开始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时,“冰冷的体育机器”、“唯一目标是金牌”这些言论就变得极其可笑了。
我们能够笑纳赢,也能接受输,更能宽容对待运动员的胜负,站在一起感同身受。毕竟竞技体育瞬息万变,考验临场发挥,不该对选手过于苛刻。同时,我们尊重所有的运动员,而不是挖苦攻讦,曲直是非。无论国界,只要努力干净,他们就配得上我们的掌声。
这样的我们,才真正有了大国民众的风骨——不仅在奖牌榜上进步了,也是切实一步步向体育强国迈进。 (韦雨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