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6|回复: 0

苏群:CBA自我审视的好机会

 关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69 天

连续签到: 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IIII

发表于 2014-4-1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或许你已经意识到,CBA又到了一个改变的节点,趁这样的机会,CBA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发展方向。

  诸多异象暗示着改变的契机:今年扩到了18支球队,四川赛区火爆;季后赛北京击败了广东,总决赛12年来首次没有这支老牌冠军;京疆决战一票难求,战局跌宕起伏。真正关注CBA的球迷只有一个感受——赛季太短啦。

  其实,还有一个大的背景,那就是去年亚锦赛中国男篮史无前例地跌至第五,无缘首届世界杯。对国家队的失望,季后赛的火爆,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一个更大更大的背景,是刮遍全国的反腐风暴,对整顿主场哨有极大的震慑作用。季后赛从两组半决赛到总决赛前五战,共13场,客场球队胜了8场,胜率高达61.5%。如果把季后赛吹罚的标准推广到明年常规赛,悬念从常规赛就会开始。

  这是CBA改革的最好契机,改革的方向有两个:一是继续调动市场作用,把联赛做得更火爆;二是借机调整外援制度,让更多国内球员在联赛中成长。

  其实早在中国男篮兵败马尼拉以后,体育总局就定下了“管办分离”的任务,篮管中心竞赛部也已经以“准公司”的形式,从通正大厦的14楼搬到了8楼。但“管办分离”不是搬家,在联赛委员会就联赛股份化征求投资人意见时,就遇到了阻碍,因为CBA18支球队,各种体制,身份不同,当年形式主义的“俱乐部化”留下的大尾巴,终于变成了绊马索。

  “体制”向来是中国各行各业改革的根本难题,CBA如果不想错失改革良机,不如“抓小放大”,把能改的先改,保持CBA的热度,最后倒逼体制非必改不可。哪些方面可以顺水推舟先改呢?

  首先是赛制。

  CBA各队的资金投入规模差别太大,多则近亿,少则两千多万。有的球队一票难求,有的球队门可罗雀,扩军以后,强弱差别更大。在这种现实条件下,盲目延长赛期并不可取,只会增加大量的“花花球”。最近几年季后赛的火爆表明,强队之间的对抗格局已经形成,尽管篮管中心已经实行了错开比赛,大大增加了曝光率,但强强对话的比赛仍然没有充分挖掘。

  我们可以借鉴NBA的做法,保持常规赛长度不变,增加季后赛场次。由于首轮仍然存在强弱悬殊的现象,可以先把半决赛延长至7战4胜制,让“广东VS北京”这样的比赛打得更透。这样的改制可以明显增加强队的票房收入,投资人都会欢迎,联赛的推广商盈方、主赞助商李宁以及电视和网络转播商更求之不得。

  其次是CBA的外援制度。

  CBA多年来实行4节6人次,以及近六年的亚洲外援制度,都是为了增加对抗性和观赏性,缩小强弱差距。随着中国男篮在亚锦赛的失利,这一制度的负面效应已经凸显。在篮球比赛中,二打二即可形成基本战术,因此多数球队形成了严重的外援依赖症,尤其在第四节更是如此。中国球员尤其是1号位在关键时刻不持球不进攻,导致这一位置人才成长的缓慢,4节4人次到了非行不可的时候。

  4节4人次的实行,迫使球队的每一次战术配合都有国内球员参与,你可以养一个外援,也可以养两个,但一次只能用一个。你根本不必担心俱乐部会像新疆对北京第五战那样,场场让哈德森打48分钟,这个赛季阶段性用单外援的球队很多,都没有这样极端的情况出现。

  近年来外援投入的越来越高,也让俱乐部不堪重负。有的球队单名外援的年薪高达200万美元,有的两名外援高达360万美元。单外援的实行,可以让愿意投入的俱乐部请到更高水平的外援,依然可以保持球市的火爆。但一个人形不成战术,培养后备力量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当精彩的比赛增加,最后需要改革的是商业推广。五棵松的“球迷T恤事件”表明,球迷的热情膨胀到了要爆炸的程度,篮管中心需要给球迷文化松绑,让俱乐部愿意主动参与,做到热情和收益“双丰收”。

  有“职业联赛惟市场化”的人认为,联赛不需要改变,要和国家队切割,这样与中国篮球的现状并不符合。中国不是美国,CBA不是NBA,没有强大到来者不拒的时候。只有形成了从球员到市场自身的良性循环,CBA才会长期繁荣。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4-1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道理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