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271 天 连续签到: 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IIII
|
近日,羽毛球历史第一人,双圈大满贯得主林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并非是天才球员,乃至整个中国羽毛球界都很难出一个真正的天才型运动员。
林丹说自己五岁开始练球,几乎每一天他的训练计划教练都是排满的。真正的天才不是这样的,天才是教练不怎么讲,一点就明白了而且确实能够打出成绩来的。
林丹这句话肯定有自谦的嫌疑,可能说羽毛球方面的天赋,他的确不是最顶尖的,至少鲍春来、陶菲克等人的天赋是在他之上的,但所谓天赋从来不是指单一的某方面,林丹变态的体能、羽毛球运动员中凤毛麟角的身体素质以及超级大心脏都是天赋的体现。一个没有顶级天赋的人是不可能成就羽毛球男单天花板的。
林丹变态的身体素质
但另一个方面来说,林丹青少年时期没被福建队选上才去了八一队,世青赛前后大家也更看好鲍春来,林丹可能早期真的不是那种天纵奇才,但他愣是凭借着不服输的性格和努力后来居上,再到一骑绝尘,把所有曾经的天才们远远的甩在身后,这样的精神和故事也更能鼓舞人心,更能让球迷共情。
林丹这段话更深层次来说,点明了国羽的训练现状——过于机械化且过早的高强度训练导致球员趋于同质化。
曾经这一情况在女队尤为明显,2012年伦敦的辉煌之后,耀眼的成绩遮住了很多人的眼睛。那个时期,女单男子化打法在世界羽坛风行,马林、辛度等人异军突起,但国羽仍旧是单纯的强调身体天赋,沉溺于保守的拉吊打法,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技术落后且同质化的国羽女单开始在各大战线溃败,八年时间再未染指女单世界冠军,好在近几年痛定思痛,在夏煊泽等人加入教练组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这两年才逐渐从低谷中走了出来。
而男队是在13年前后直观的提现出来,当时林丹转型“太极丹”,整个国家队,可能下级梯队也是,所有人都开始以林丹为模板训练,强调拉吊和控制。但战术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林丹自己也历经几次技术转型。况且你学林丹拉吊控制,能学到他的脚步吗?能有他打鱼跃和钉地板杀球吗?
不可否认,这样的训练体制为国羽带来了很多辉煌,能不停歇的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运动员,所以我们的阵容深度不是其他国家能比的,在团体赛上往往能占尽优势,一个球员不行后也很快有人能顶上来。但我始终觉得,这样也丧失了体育运动最宝贵的东西——无限的可能性。
为什么同样是世界杯上成绩卓越的球队,更多的球迷喜欢巴西的桑巴足球而不是国外或者意大利的铁血防守?不正是因为南美洲球员的训练痕迹不明显,球场上充满着变化与想象力吗?这也是一项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可惜的是,近年来随着南美球员过早的登陆欧洲,身上自由足球的味道被稀释,在踢球更理性更高效的同时,他们的浪漫与灵动开始丢失,南美足球正在以一种别样的形式消亡。
羽毛球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所有球员都是一样的风格一样的打法,那么千篇一律的比赛又怎么能吸引到观众呢?这也不利于羽毛球在世界上的推广。
为什么陶菲克有那么多球迷,就是因为他那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打法,这是是后天训练不出来,更无法模仿的,是他与生俱来的特质。
我不相信中国这么广泛的羽毛球基础找不到天才,只是可能天才都在过早的机械化训练中被磨平了棱角,磨掉了光吧。 (食谱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