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7|回复: 7

服务器相关的{术语,概念,及原理}

 关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0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IIII

发表于 2009-2-1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服务器相关的{术语,概念,及原理}。什么是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资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自己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被黑客窃走密码、损失关键商业数据;如果您在自动取款机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应该考虑在这些设备系统的幕后指挥者————服务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
服务器是用来帮助大量用户访问同一数据或资源。服务器可以是高效率的电脑、专用超级服务器、中档服务器、甚至还可以是大型机。但是,它们有着对其各自正确操作都至关重要的相似要求和特性。

  对于服务器而言什么最重要?

  可以非常绝对的说,服务器必须具备以下特性,以便在当今的公司环境中发挥作用:服务器必须具有出色的可靠性,必须具备可用性和可扩充性。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服务器运营。这种依赖使大多数服务器功能变成了\"关键任务\"型。企业可以计算出某台服务器在发生故障时的生产效率损失小时数,并将其转化为金额。

  可靠性

  可靠性是保持可靠而一致的特性,数据完整性和在发生之前对硬件故障做出警告是可靠性的两个方面。

  冗余电源和风扇、可预报的硬盘和风扇故障以及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系统是常见的可靠性特性例子。

  高可用性

  高可用性是指随时存在并且可以立即使用的特性。它既可以指系统本身,也可以指用户实时访问其所需内容的能力。高可用性的另一主要方面就是从系统故障中迅速恢复的能力。高可用性系统可能使用、也可能不使用冗余组件,但是它们应该具备运行关键热插拔组件的能力。热插拔是指在电源仍然接通且系统处于正常运行之中的情况下,用新组件替换故障组件的能力。

  高可用性的典型范例是检测潜在故障并透明地重定向或将故障程序切换给其它地区或系统。例如,一些SCSI设备科研自动地将数据从难以读取的扇区传输到备用扇区,而且操作系统和用户都不会察觉到这一变化。

  可扩充性

  可扩充性是指增加服务器容量(在合理范围内)的能力。不论服务器最初的容量有多大,您都可以放心,可以迅速实现容量的增加。由于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而且交易量日益增加,因而最终需要升级服务器。

  可扩充性的因素包括:
  增加内存的能力
  增加处理器的能力
  增加磁盘容量的能力
  操作系统的限制

---------------------------------------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的服务器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另外一类服务器是综合以上三种类型服务器的企业内联网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可以提供能够被网络中客户机所共享的集中式磁盘存储器。它们通常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文件。通常,服务器不对数据进行处理;它只是作为数据的输入输出资源,本质上是一个远程磁盘。从技术上来说,这不是合适的\"客户机/服务器\",因为在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服衿饔肟突Щ?餐?值4?砉ぷ鞲涸亍?br> 文件服务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不让两个用户同时更新同一个文件。它们是通过在用户更新时锁定文件实现的,以便其它用户无法访问该文件,直至第一个用户同时更新完毕。对于文档文件来说,通常所有文件都会被锁定。对于数据库文件来说,可能是锁定个别部分或若干行,而不是禁止对整个数据表的访问。

  打印机服务器

  小型企业使用打印机服务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共享昂贵的打印机。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一台计算机专门用子作一台打印机服务器,其唯一的用途就是有条理地管理打印请求。

  有时一台计算机身兼两职,既作打印机服务器又作文件服务器,因而性能有所降低。其它可以共享的资源还有调制解调器、传真既和光驱。

  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是运行SQL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服务器。客户机将SQL请求发送该数据库服务器;而数据库会访问存储的数据库来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还给客户机。当谈到数据库服务器时,\"服务器\"可能是指计算机本身或\"Microsoft SQL Server\"中管理数据库的DBMS软件。

  应用服务器

  顾名思义,应用服务器是指实际运行应用程序的服务器。例如,邮件服务器就是一种应用服务器。
  与客户机系统相反,在下列情况下可将应用程序放到服务器上:
  对客户机系统来说,应用程序的处理过于密集。
  应用程序需要无法在整个企业中复制的业务逻辑。
  要求一种集中式访问和更新数据的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于为外部或内部网站提供数据的服务器的数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这些服务器有时被用作数据库服务器,经常被用作文件服务器,而大多数情况下则是用作某种应用服务器

  服务器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可以帮助或阻碍服务器正确执行其任务的能力。在选择服务器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

  与现有系统(软件、硬件和网络)的兼容性。

  易于配置和维护。

  可扩充性(可支持的处理器数量、可访问的内存容量等)

  可支持的并发用户数量 UNIX

  UNIX最初是要设计成为支持小型计算机的分时操作系统,但最后却成为了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最流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一。UNIX由AT&T于1969年开发,用\"C\"语言编写,而\"C\"编程语言也是由AT&T*开发的。因为C语言编译器支持许多不同的平台,所以与其它操作系统相比,UNIX被移植到了更广泛的机器上。

  与其它操作系统不同,不同厂商销售的UNIX版本不相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UNIX。相反,虽然人们试图开发一个标准的UNIX版本,但实际上却有许多相似而不兼容的不同版本。

  下面是一些UNIX软件版本:

  厂商 UNIX

  Sun Microsystems* Solaris*

  SCO*(Santa Cruz Operations) SCO UNIX

  IBM* AIX*

  Novell* UnixWare

  Digital* OSF/1*

  Hewlett-Packard* HP/UX*

  Windows*NTServer

  最初被命名为OS/2* Version3.0( 由Microsoft* 和IBM共同开发的),后来这一操作相同被重新命名为WindowsNT,并于1993年推出。Windows NT是微软的一款32位操作系统。它不使用DOS(磁盘操作系统),是一种独立的操作系统。NT是Microsoft Backoffice*产品套件的一部分,该套件是专为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设计的。如果您希望获得一款全面的Microsoft Backlffice*解决方案,这款操作系统就是您的理想选择。

  1996年夏季推出了NT的最新版本――NT4.0。它采用Windows 95界面,但是又与Windows 95支持的对话框和功能有所不同。NT还具有能够使应用程序分布在整个网络之中的微软DCOM界面。与Windows95一样,它也不支持即插即用。

  NetWare

  NetWare 是Novell*推出的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家族。它支持DOS、Windows、 OS/2和 Macclients。UNIX客户机支持可由第三方提供。NetWare4.x服务器可以支持多达1000个并发用户,包括实时磁盘压缩和支持多达32个处理器的对称多处理支持。

服务器平台

  在选择不同的服务器平台时,我们需要记住,现在还没有一个适合于大型企业的通用平台(尽管许多首席信息官希望找到这么一款解决方案,而且一些厂商声称已经开发出这样的解决方案)。IT专家需要了解将服务器区分开的关键特性,它们应该根据它们对这些独有特性的价值而非成本或性能声明作出其服务器平台决策。

  选择适用于商业和决策支持环境的适当平台时,所依据的标准包括:复杂的处理能力、支持的有效用户数量、存储容量、可用性、可靠性、数据完整性、安全和灾难恢复。

  入门级服务器

  人门级服务器是最简单的一种计算机。它相对便宜,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从不同厂商和邮购公司购买得到。入门级服务器最易于安装和使用。它们适用于小型网络。但是,其可扩充能力最低。

  在配置入门级服务器时,应该仔细考虑以下因素:

  处理器

  一般来讲,应该购买经济上能够承受的最快的处理器。确保拥有足够的处理能力,以满足服务器所运行软件的最低要求。

  内存

  应该尽可能得大。这一级别的绝大多数服务器具有处理128MB的能力。

  扩展总线

  扩展总线是指能够将外设连接到其上的一行插槽。用户希望获得如PCI这样的高速总线。确保获得尽可能多的插槽,这样能够插人总线的插卡数量才不会受到限制。 磁盘驱动器

  许多台式机电脑使用价格便宜、被称为IDE的磁盘。这对于个人用户非常合适,然而对服务器来说却是不够的。与此相反,大多数入门级服务器采用SCSI驱动器来提高性能和可扩充性。虽然RAID磁盘子系统通常安装在不同的箱中,但是仍然可以使用。

  电源与机箱

  所有的服务器都应该配备超大型机箱,以便扩展。务必确保拥有足够的驱动器托架来安装额外的磁盘驱动器、光驱和数据备份系统。还要确保电源充足,通常要求300瓦。

  中档服务器

  与入门级服务器相比,中档服务器的优势包括:容错能力、扩展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充性。除了其内存和硬盘容量更大之外,它们还具有处理多个处理器的能力。中档服务器一般采用RAID子系统和高速I/O子系统来优化性能。

  因为大型服务器可以替代多个小型服务器,因此,用户必须权衡是购买多台小型服务器,还是购买少数几台大型服务器。另一方面,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统一的服务器就很可能使整个网络瘫痪,或者使业务功能不同用。与此相反,大型服务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和管理特性,因此服务器发生停机现象的可能性就非常小。数量较少的大型服务器还更易于操作,并且其费用比大量的小型服务器的维护费用低得多。

  大型机

  另一种选择就是用大型机作为服务器。大型机是在存储需要大量内存和磁盘空间的大型数据库方面非常出色的专用机器。大型机的一个缺点就是成本。它不但价格昂贵,而且通常需要专有软件来运行,并且其维护对员工的要求也非常高。大多数拥有大型机的企业还部署了专用服务器。大型机对许多小型企业和网络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中型企业也只是考虑使用服务器,而不是大型机身兼双职。

  要点

  服务器应该具备的三个特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充性。

  四类常见的服务器包括:文件、打印、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

  在选择服务器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兼容性、易于配置与维护、可扩充能力及其所支持的用户数量。

  所有服务器的主要组件包括:处理器、内存、总线、磁盘驱动器、电源和机箱
服务器的分类
 
服务器的分类(上)


服务器发展到了今天,服务器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适应于各种不同功能、不同应用环境下的特定服务器不断涌现。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服务器分类标准。
一、按应用层次划分

  按应用层次划分通常也称为\"按服务器档次划分\"或\"按网络规模\"分,是服务器最为普遍的一种划分方法,它主要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应用的层次(或服务器的档次来)来划分的。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服务器档次并不是按服务器CPU主频高低来划分,而是依据整个服务器的综合性能,特别是所采用的一些服务器专用技术来衡量的。按这种划分方法,服务器可分为: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1、入门级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是最基础的一类服务器,也是最低档的服务器。随着PC技术的日益提高,现在许多入门级服务器与PC机的配置差不多,所以目前也有部分人认为入门级服务器与\"PC服务器\"等同。。

  这类服务器所包含的服务器特性并不是很多,通常只具备以下几方面特性:

  ·有一些基本硬件的冗余,如硬盘、电源、风扇等,但不是必须的;
  ·通常采用SCSI接口硬盘,现在也有采用SATA串行接口的;
  ·部分部件支持热插拨,如硬盘和内存等,这些也不是必须的;
  ·通常只有一个CPU,但不是绝对,如SUN的入门级服务顺有的就可支持到2个处理器的;
  ·内存容量也不会很大,一般在1GB以内,但通常会采用带ECC纠错技术的服务器专用内存。

  这类服务器主要采用Windows或者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充分满足办公室型的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文件共享、数据处理、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这种服务器与一般的PC机很相似,有很多小型公司干脆就用一台高性能的品牌PC机作为服务器,所以这种服务器无论在性能上,还是价格上都与一台高性能PC品牌机相差无几,如DELL最新的PowerEdge4000 SC的价格仅5808元,HP也有类似配置和价格的入门级服务器。

  入门级服务器所连的终端比较有限(通常为20台左右),况且在稳定性、可扩展性以及容错冗余性能较差,仅适用于没有大型数据库数据交换、日常工作网络流量不大,无需长期不间断开机的小型企业。不过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目前有的比较大型的服务器开发、生产厂商在后面我们要讲的企业级服务器中也划分出几个档次,其中最低档的一个企业级服务器档次就是称之为\"入门级企业级服务器\",这里所讲的入门级并不是与我们上面所讲的\"入门级\"具有相同的含义,不过这种划分的还是比较少。还有一点就是,这种服务器一般采用Intel的专用服务器CPU芯片,是基于Intel架构(俗称\"IA结构\")的,当然这并不一种硬性标准规定,而是由于服务器的应用层次需要和价位的限制。

2、工作组服务器

  工作组服务器是一个比入门级高一个层次的服务器,但仍属于低档服务器之类。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它只能连接一个工作组(50台左右)那么多用户,网络规模较小,服务器的稳定性也不像下面我们要讲的企业级服务器那样高的应用环境,当然在其它性能方面的要求也相应要低一些。工作组服务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

  ·通常仅支持单或双CPU结构的应用服务器(但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SUN的工作组服务器就有能支持多达4个处理器的工作组服务器,当然这类型的服务器价格方面也就有些不同了);
  ·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内存和增强服务器管理功能的SM总线;
  ·功能较全面、可管理性强,且易于维护;
  ·采用Intel服务器CPU和Windows/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但也有一部分是采用UNIX系列操作系统的;
  ·可以满足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数据处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

  工作组服务器较入门级服务器来说性能有所提高,功能有所增强,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但容错和冗余性能仍不完善、也不能满足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但价格也经前者贵许多,一般相当于2 ̄3台高性能的PC品牌机总价。

3、部门级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是属于中档服务器之列,一般都是支持双CPU以上的对称处理器结构,具备比较完全的硬件配置,如磁盘阵列、存储托架等。部门级服务器的最大特点就是,除了具有工作组服务器全部服务器特点外,还集成了大量的监测及管理电路,具有全面的服务器管理能力,可监测如温度、电压、风扇、机箱等状态参数,结合标准服务器管理软件,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服务器的工作状况。同时,大多数部门级服务器具有优良的系统扩展性,能够满足用户在业务量迅速增大时能够及时在线升级系统,充分保护了用户的投资。它是企业网络中分散的各基层数据采集单位与最高层的数据中心保持顺利连通的必要环节,一般为中型企业的首选,也可用于金融、邮电等行业。

  部门级服务器一般采用IBM、SUN和HP各自开发的CPU芯片,这类芯片一般是RISC结构,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UNIX系列操作系统,现在的LINUX也在部门级服务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前能生产部门级服务器的厂商通常只有IBM、HP、SUN、COMPAQ(现在也已并入HP)这么几家,不过现在随着其它一些服务器厂商开发技术的提高,现在能开发、生产部门级服务器的厂商比以前多了许多。国内也有好几家具备这个实力,如联想、曙光、浪潮等。当然因为并没有一个行业标准来规定什么样的服务器配置才能算得上部门级服务器,所以现在也有许多实力并不雄厚的企业也声称其拥有部门级服务器,但其产品配置却基本上与入门级服务器没什么差别,用户要注意了。

  部门级服务器可连接100个左右的计算机用户、适用于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高一些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较高,其可靠性比工作组级服务器要高一些,当然其价格也较高(通常为5台左右高性能PC机价格总和)。由于这类服务器需要安装比较多的部件,所以机箱通常较大,采用机柜式的。

4、企业级服务器

  企业级服务器是属于高档服务器行列,正因如此,能生产这种服务器的企业也不是很多,但同样因没有行业标准硬件规定企业级服务器需达到什么水平,所以现在也看到了许多本不具备开发、生产企业级服务器水平的企业声称自己有了企业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最起码是采用4个以上CPU的对称处理器结构,有的高达几十个。另外一般还具有独立的双PCI通道和内存扩展板设计,具有高内存带宽、大容量热插拔硬盘和热插拔电源、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群集性能等。这种企业级服务器的机箱就更大了,一般为机柜式的,有的还由几个机柜来组成,像大型机一样。

  企业级服务器产品除了具有部门级服务器全部服务器特性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还具有高度的容错能力、优良的扩展性能、故障预报警功能、在线诊断和RAM、PCI、CPU等具有热插拨性能。有的企业级服务器还引入了大型计算机的许多优良特性,如IBM和SUN公司的企业级服务器。这类服务器所采用的芯片也都是几大服务器开发、生产厂商自己开发的独有CPU芯片,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一般也是UNIX(Solaris)或LINUX。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能生产高档企业级服务器的厂商也只有IBM、HP、SUN这么几家,绝大多数国内外厂家的企业级服务器都只能算是中、低档企业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适合运行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高处理速度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或大型企业。

  企业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数百台以上、对处理速度和数据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大型网络。企业级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最高,系统可靠性也最强。

上面我们对服务器从宏观分类上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介绍,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类型服务器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并且会随着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各种层次的服务器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也许目前在部门级才有的技术将来某一天在入门级服务器中也必须具有。而且这几类服务器在业界也没有一个硬性标准来严格划分它们,多数来说它们是针对各自不同生产厂家的整个服务器产品线来说的。由于服务器的型号非常多,硬件配置也有较大差别,因此,用户不必拘泥于某某级服务器,而是应当根据自己网络的规模和服务的需要,并适当考虑相对的冗余和系统的扩展能力,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一个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服务器的要求也会随着不断增长,如果服务器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的话,那就不会出现较短时间内要重新购买服务器,我们只需购买一些扩展部件怒可完成对服务器性能的升级。
认识功能服务器- -


迎接功能服务器时代


迎接功能服务器时代

IDC预测功能服务器将改变全球服务器市场的面貌。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功能服务器自去年以来增长了166%,到2005年,该市场销售额将超过310亿美元,而2000年的销售额只有38亿美元。

使用功能服务器的理由
说起“服务器”,人们通常想到Comapq、Dell、IBM或Sun公司那些运行在世界各地企业中功能强大的设备。人们为何要用“小巧玲珑”的服务器代替这些“体大力强”的设备呢?
首先,让我们先分析一下需要完成多种任务的服务器的费用。大型公司需要大量服务器所具有的计算能力来支持成千上万名公司内部雇员和Internet上每天几百万个潜在的访问者。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公司并不需要过高的计算能力。
其次,只有少数雇员的小公司或远程办事处对自己的服务器没有很高的需求。因此,公司总部所需要的功能强大的服务器集群对于远程办事处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费用不仅限于硬件。专为小企业优化的服务器软件的费用相当于或超过硬件的费用。例如,不包括硬件,Novell Small Business Suite 5.1的价格为25个用户2695美元,而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Server 2000的价格为25个用户2498美元。功能服务器都具有关键的服务器功能(Web、E-mail、FTP、文件和打印功能)以及对VPN和远程用户的支持。Novell额外赠送了传真软件、病毒控制和客户机管理软件,而Microsoft则增加了传真软件和Web站点制作工具FrontPage 2000。因此,尽管Novell和Microsoft提供了更多的特性,但是功能服务器包括与基本上免费的硬件捆绑在一起的所有真正需要的软件。或者,也可以说,厂商卖给你硬件,送给你免费软件。
再次,功能强大也意味着高复杂性。小公司希望获得技术支持和易于使用的系统。甚至具有充足技术支持的大公司也面临着为远程办事处提供服务的人员短缺。
功能服务器中捆绑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帮助小企业方便、低价地得到所需的服务。尽管每种产品都收取一定的开发费用以提供管理软件,但它们都采用了某种Linux版本,从而大大降低了软件费用。Linux领域中的一些公司现在向用户提供定制软件,使用户“只需添加软件”即可拥有自己的功能服务器。
将可用于Linux的硬件与标准的基于PC的服务器驱动程序恰当地结合起来需要一定的经验。配置所需的软件服务(例如Web、E-mail和FTP服务器)需要更多的Linux使用或开发经验。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明智的做法是以硬件扩展能力为代价换取搭配合适的硬件和软件以及预配置服务。而这些公司正是功能服务器的目标市场。
最后,功能服务器比传统的服务器的耗电量更低。一台台式PC大约需要200瓦,服务器一般最少需要300瓦。而即使耗电量最大的功能服务器也只需要60瓦。
尽管这些功能服务器具有很多通用特性,但每种功能服务器仍是不同的设备,具有自己的个性。将Linux操作系统隐藏于用户的视线之外,使得每家厂商必须在技术性和简便性之间权衡。每种功能服务器都提供用于命令行操作的telnet软件。
不要认为“小巧玲珑”的服务器不能处理合理的工作负载。例如,仅配置一个200MHz MediaGMX处理器和64MB RAM的Celestix设备每天可支持高达一百万次的Web页请求和40万封电子邮件。Rebel NetWinder承诺可以处理每秒450次Web页请求(每天可处理3千8百多万次),Cobalt公司的Qube 3每天也可以处理3千5百万个Web对象。
但是,除了费用等因素之外,这些功能服务器小巧玲珑,在充满危险性技术的网络世界中,它不会给你带来安全威胁。功能服务器针对一些任务进行了优化,可以相当出色地执行这些任务。
今天,在拥有十几台安装在机架式集群中的巨型四路服务器的同时,小巧的专用设备却能够提供一种理想的替代选择。

功能服务器可以减少IT负担
功能服务器本质上是“瘦服务器”,就是说它们专门用于在网络上执行单一功能。这类封装式设备一般配置Intel或RISC处理器,安装了预配置操作系统和专用应用软件,使用户可以开箱即用,满足企业的需求。
应用部署变得越来越复杂,基础设施越来越难于维护,因此功能服务器的实用性对于系统管理来说不啻是一种福音。
今天功能服务器正在被推向市场以满足不同需要,如Web主机托管、电子邮件路由、数据库服务、缓存与负载均衡、VPN与防火墙安全以及SSL(安全套接层)加速。尽管功能服务器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每种设备专用于执行上述多种任务中的唯一一项任务。
与多功能服务器相比,因为功能服务器的软件是预先测试和预先安装的,所以功能服务器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功能服务器通常只需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的时间就可完成部署,而且其价格也低于或相当于通用服务器。由于消除了系统配置的不同,因此管理员可以更容易地维护功能服务器。
尽管功能服务器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并非完美无缺。例如,选择功能服务器会把你限制在拥有专门技术的某一家厂商上,从而有可能限制了你的灵活性,使你受厂商产品可用性的摆布。而且,它们并不总能提供较低的拥有成本。与管理几百台专用设备相比,利用几台通用服务器进行工作负载整合可以提供明显的资本-成本优势。
虽然大多数功能服务器目前的价格比配置齐全的通用服务器要低,但是当开始考虑到方便性和部署速度等特性优点时,专用设备的价格模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请仔细研究你当前和计划中的基础设施的需要,弄清自己的目标。高端功能服务器的价格高达4万美元,在对功能服务器进行投入之前,用户应该很好地确保结构上的一致性。■


功能服务器提供的服务
● 共享Internet接入,这种接入有时通过集成DSL调制解调器实现。
● Linux操作系统(隐蔽得很好)。
● 用于管理和公共/专用Web站点的Web服务器(Apache)。
● Web缓存服务。
● E-mail服务器(POP3、IMAP和 SMTP)。
● FTP服务器。
● 用于Windows、Mac以及Unix客户机的文件服务器。
● 打印服务器。
● DNS服务器。
● 为适当的服务器和Internet接入自动配置客户机的DHCP服务器。
● 基本防火墙安全。
● 隐蔽内部网络地址不让Internet发现的网络地址翻译。
● 对VPN的支持,可安全地通过Internet连接专用网络。
● 远程用户认证和连接支持。


使用功能服务器的5点建议
1.不要相信即插即用的保证——安排出一天的时间,使各种设备都运行起来并连接到网络。在功能服务器上配置Internet接入、E-mail和文件共享功能比在所有的工作站点配置它们需要的时间更少。
2.每次重新配置时,都要重新进行测试。这样做最终可以节省时间,使你尽早开始工作。在所有的Windows客户机正确配置之前,Internet功能设备就可以运行了。但是在服务器和客户机正确进行通信之前,仍有工作要做。
3.与ISP或公司总部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朋友。当你想自己弄明白那些必须掌握的东西时,没有什么比来自专家的建议更能节省时间了。甚至在有高手指点的情况下,你也得为Internet连接混乱做好两天的时间准备,如果将现有Web站点迁移到新Internet功能设备上的话,出现混乱的时间将更长。
4.不要期望可以从使用高级目录的Novell NetWare或Microsoft Windows 2000得到高水平的文件和打印服务。用户管理和文件访问采用的是Windows网络邻居广泛使用的服务器消息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水平上,不提供文件控制的详细信息和事务处理记录。
5.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价格低廉的功能服务器发挥出高端集群多处理器服务器那样的作用以及支持复杂的电子商务交易将会令你失望。Internet功能服务器在定义明确的功能范围内提供很高的价值。只要不超出功能服务器的范围,你就会感到满足。
三种服务器的结构- -

相信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各种媒体上经常按塔式、机架式和刀片式这三种结构来划分服务器,服务器的外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划分呢?主要原因就是具体的应用环境不同,塔式服务器长得跟我们平时用的台式机一样,占用空间比较大,一般是一些小型企业自己使用自己维护;而机架式服务器长得就像卧着的台式机,可以一台一台的放到固定机架上,因此而得名,它可以拿去专业的服务器托管提供商那里进行托管,这样每年只需支付一定的托管费,就免去了自己管理服务器的诸多不便;而刀片服务器是近几年才比较流行的一种服务器架构,它非常薄,可以一片一片的叠放在机柜上,通过群集技术进行协同运算,能够处理大量的任务,特别适合分布式服务,如作为WEB服务器。

看完上面的简单介绍,相信各位对这3种服务器已经有个基本的认识了,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细说,为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

  什么是塔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应该是大家见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类型,因为它的外形以及结构都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当然,由于服务器的主板扩展性较强、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个头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服务器的主机机箱也比标准的ATX机箱要大,一般都会预留足够的内部空间以便日后进行硬盘和电源的冗余扩展。


由于塔式服务器的机箱比较大,服务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余扩展更可以很齐备,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应该说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服务器就是塔式服务器。我们平时常说的通用服务器一般都是塔式服务器,它可以集多种常见的服务应用于一身,不管是速度应用还是存储应用都可以使用塔式服务器来解决。

就使用对象或者使用级别来说,目前常见的入门级和工作组级服务器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服务器结构类型,一些部门级应用也会采用,不过由于只有一台主机,即使进行升级扩张也有个限度,所以在一些应用需求较高的企业中,单机服务器就无法满足要求了,需要多机协同工作,而塔式服务器个头太大,独立性太强,协同工作在空间占用和系统管理上都不方便,这也是塔式服务器的局限性。不过,总的来说,这类服务器的功能、性能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用户的要求,其成本通常也比较低,因此这类服务器还是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支持。

  什么是机架式服务器:

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机架服务器是一种外观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服务器,配合机柜统一使用。可以说机架式是一种优化结构的塔式服务器,它的设计宗旨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服务器空间的占用,而减少空间的直接好处就是在机房托管的时候价格会便宜很多。

为什么说机架式服务器是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
正如大家所知,很多专业网络设备都是采用机架式的结构(多为扁平式,活像个抽屉),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这些。这些设备之所以有这样一种结构类型,是因为他们都按国际机柜标准进行设计,这样大家的平面尺寸就基本统一,可把一起安装在一个大型的立式标准机柜中。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使设备占用最小的空间,另一方面则便于与其它网络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同时机房内也会显得整洁、美观。

机架服务器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服务器。机柜的尺寸也是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动拖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器的标高灵活调节高度,以存放服务器、集线器、磁盘阵列柜等网络设备。服务器摆放好后,它的所有I/O线全部从机柜的后方引出(机架服务器的所有接口也在后方),统一安置在机柜的线槽中,一般贴有标号,便于管理。

现在很多互联网的网站服务器其实都是由专业机构统一托管的,网站的经营者其实只是维护网站页面,硬件和网络连接则交给托管机构负责,因此,托管机构会根据受管服务器的高度来收取费用,1U的服务器在托管时收取的费用比2U的要便宜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结构的服务器现在会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事业。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机架式服务器因为空间比塔式服务器大大缩小,所以这类服务器在扩展性和散热问题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配件也要经过一定的筛选,一般都无法实现太完整的设备扩张,所以单机性能就比较有限,应用范围也比较有限,只能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如远程存储和Web服务的提供等,但由于很多配件不能采用塔式服务器的那种普通型号,而自身又有空间小的优势,所以机架式服务器一般会比同等配置的塔式服务器贵上20-30%。至于空间小而带来的扩展性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由于采用机柜安装的方式,因此多添加一个主机在机柜上是件很容易的事,然后再通过服务器群集技术就可以实现处理能力的增强,如果是采用外接扩展柜的方式也能实现大规模扩展,不过由于机架式服务器单机的性能有限,所以扩展之后也是单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倍,所以这类服务器只是在某一种应用种比较出色,大家就把它划为功能服务器,这种服务器针对性较强,一般无法移做它用。

  什么是刀片服务器?

对于企业和网络信息提供商来说,无限增长的数据必须集中存储和处理,于是未来的网络发展呈现出集中计算的趋势。集中管理模式与现有的分散管理模式,对服务器提出了新的要求:节约空间、便于集中管理、易于扩展和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成为对下一代服务器的新要求。

作为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器来说,性能已不仅仅是评价服务器的唯一指标了,用户更关心的是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目前服务器集群已经在市场上得以广泛应用,而新一代机架式服务器也开始进入市场,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随着网络向更深层面发展,下一代服务器将会是Blade
Server(刀片服务器)。
刀片服务器是一种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本地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Linux、Solaris等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主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用系统软件将这些主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配置可以通过一套智能KVM和9个或10个带硬盘的CPU板来实现。CPU可以配置成为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机架中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新型的智能KVM转换板共享一套光驱、软驱、键盘、显示器和鼠标,以访问多台服务器,从而便于进行升级、维护和访问服务器上的文件。


  克服服务器集群的缺点
作为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技术,服务器集群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的稳定性和/或核心网络服务的性能,还可以提供冗余和容错功能。理论上,服务器集群可以扩展到无限数量的服务器。无疑,服务器集群和RAID镜像技术的诞生为计算机和数据池的Internet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其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高端专用服务器。

但是,服务器集群的集成能力低,管理这样的集群使很多IDC都非常头疼。尤其是集群扩展的需求越来越大,维护这些服务器的工作量简直不可想像,包括服务器之间的内部连接和摆放空间的要求。这些物理因素都限制了集群的扩展。“高密度服务器”--Blade
Server的出现适时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高密度服务器内置了监视器和管理工具软件,可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地堆放在一起。配置一台高密度服务器就可以解决一台到一百台服务器的管理问题。如果需要增加或者删除集群中的服务器,只要插入或拔出一个CPU板即可。就这个意义上来说,Blade
Server从根本上克服了服务器集群的缺点。
集群通信介绍- -



一、 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
集群(英文名为:Trunking),是一种多用户共用一组通信信道而不互相影响的技术。集群这一技术概念其实已在双向的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集群通信系统能使大量的用户共享相对有线的频率资源,即系统的所有可用信道可为系统内所有用户共用,具有自动识别用户,自动并动态地分配无线信道的功能,是一种多用途,高效率的移动调度通信系统
二、 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1、 集群使用的频率
集群的工作频段为800兆频段,具体的:
· 上行频段为:806~821(MHz);下行频段为:851~866(MHz);
· 邻道之间的频率间隔为:25KHz;
· 集群系统中,通信的双方(基站和用户终端)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实现双向通信;
· 一组频点的上下行频率间隔为:45MHz;
2、 集群通信的工作方式
集群系统中基站采用双频全双工的工作方式,用户终端则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调度模式下,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电话模式下,若用户终端为全双工类型的终端可采用双频全双工方式;若为单工用户机,则只能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双频全双工的定义:通信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任何一方在发射的同时也能接收,操作方便,无需进行按键通信。
双频半双工的定义:通信的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一方(基站)为全双工方式工作;另一方为单工方式,即在发射的同时无法接收,在接收的同时也无法发射,只能采用按键发话,松键收听的方式。
3、 集群系统的组网方式
模拟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小容量大区制的覆盖(又称为单站结构),模拟联网的集群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大容量小区制的覆盖(又成为蜂窝网结构);
所谓大区制是指用一个基站覆盖整个业务区,业务区半径一般为30km左右,以可大至60km。大区制一般可容纳几千至上万用户。
所谓小区制是将整个服务区话分为若干无线小区(有称基站区),每个小区服务半径为2~10km。采用该组网方式的系统中频率可以重复利用,而且根据小区分割模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频率复用方式。
4、 集群系统的基本功能
集群系统所共有的基本功能如下:
1、具有强劲的调度通信功能;
2、兼备有与公共电话网和公共移动通信网互联的电话通信功能;
3、智能化的用户移动行管理功能;
5、 智能化的无线信道分配管理、系统控制和交换功能;
三、 集群通信系统分类
1、按控制方式分
有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集中控制是指一个系统中有一个独立的智能控制器统一控制、管理资源和拥护。分布式控制方式是指每个信道都有一个单独的控制起,这些控制器分别独立的控制、管理相应的系统资源和一部分用户。
2、按信令方式分
有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方式。共路信令是指基站或小区内设定了一个专门的信道作为控制信道,用以接收用户机发出的通信、入网等请求信号,同时传输系统的控制信令,向用户下达信道分配信息和用户通知信息。
3、按通话占用信道分
有信息集群、传输集群和准传输集群。信息集群是指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该信道仍为该用户保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0秒左右),以确保该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再次呼叫时仍能成功占用信道,如此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传输集群是指当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新道立即释放,以提供系统再次分配,如此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准传输集群是介于以上两种之间的一种集群方式,即信道保留的时间略短于信息集群(一般为3秒左右)。
4、按信令占信道方式分
有固定式和搜索式。固定实是指信令信道(控制信道)是系统中固定的一个信道,用户在入网或业务请求式固定向该信道发起请求;搜索式是指信令信道不固定,由系统随机指定,用户每次入网或业务请求均必须搜索信令信道。

模拟集群

一、设备及组织结构
本公司三个集群基站均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SMARTNETII,系统组成如图所示,主要由中央控制器、电话互联终端、集群信道机、收发天线共用器、天线、系统管理终端、系统监视终端、移动台和手机等设备组成。如图3-1
中央控制器:
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选择和分配可用信道;监视话音信道活动;监测和报告告警情况;为系统管理提供接口等。
电话互联终端(CIT):
是集群通信网与有线电话网的接口,供调度台和移动台自动接入有线电话网之用。
集群信道机:
分为控制信道和话音信道,提供中央控制器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每个信道机要求一部发射机和一部收发信机全双工工作。
系统管理终端:
提供系统操作员输入或修改系统运行参数、设备状态及告警报告、调整系统定时及系统接续参数、报告信道工作状态及控制用户接入系统等。
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包括从天线到传输线接头为止的所有匹配、平衡、移相或其他耦合装置,包括天线、发射机合路器、接收机多路耦合器、传输线、雷电保护和避雷器及塔顶放大器等。

模拟集群系统组织结构图
二、功能简介
1、 用户终端实现的功能:
组呼:通话小组是集群系统中最基本的通信组织。通过用户机编码可以将多个用户机编在一个通话小组中,用户机按键进行组呼,只有同一组码的用户机才能与本小组内的成员进行通信。
私线呼叫(单呼):一个用户机能有选择性地指定用户与其建立单独通话。
呼叫提示:由一方用户机发起的对另一方用户机的寻呼,被叫的一方机器会间隔几秒钟发出\"嘟嘟\"的响声,直到被叫用户响应,同时被叫方的机器将会显示主叫方的用户ID;被叫用户此时若直接按键,会向主叫方发起一次私线呼叫。
电话互连:集群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拨打有线电话(市话、长话),市话用户也可通过二次拨号与集群用户建立电话通信。
紧急呼叫:由用户按紧急呼叫键发起,紧急呼叫具有最高等级,当信道遇忙时,通常有两种方式:队首式和强拆式。
2、 系统管理实现的功能:
系统对用户机ID码的识别和管理
用户每一次申请,系统都必须对其ID码进行认别,以辨别其合法性及小组归属。
用户机功能的遥闭、授权、开启
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分散在各处的用户机进行空中关闭---遥闭或开启。系统也可以对用户机优先等级、电话功能等进行远程授权或取消。
遇忙排队
当用户发起呼叫申请时,系统内无空闲信道,则系统记录下用户机的ID码并进行排队,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动态的信道分配
由系统中央控制器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向用户提供动态的信道分配。
故障弱化模式
当中央控制器或所有的控制信道故障时,系统会工作在故障弱化模式下,这时所有用户机以常规模式工作,占用用户机编程时设定的故障弱化信道进行通信。
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状态监视、系统参数的调整
· 系统能对于当前发生在信道机或控制器部件上的故障作出响应和处理,将故障的部件自动暂闭,以使系统不再将用户的通信分配上去。
· 系统对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行不断的监视,如哪些/哪个信道机被占用,哪些空闲,哪些故障等,以便在信道分配时作出准确的处理。
· 系统内有大量的参数,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终端进行及时的远程调整。

数字集群

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s)是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了多项先进的数字话技术,能在一部iDEN用户机上集成了调度、电话、短信、数传四项功能。其先进的无线射频技术使得一个25kHz的载频上容纳6路话音,从而使得有限的频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利用。iDEN数字集群通信网具有大容量、大覆盖区、高保密和高通话清晰度的特点。
1、 组织结构及设备
iDEN的基本组织结构包含: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
运行管理中心(MSO):是上层网络控制和交换设备所在的机房,负责执行系统的日常管理,为长期的网络工程系统监控和规划工具提供数据库资料。在MSO中包含的子系统为: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OMC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
操作维护中心(OMC):承担对全网设备的管理,对运行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收集运行数据,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ADC):实现对用户进行的开、关、授权、采集计费数据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 包含了分布在全市各个方向上的基站(EBTS-增强型基站传输系统)。各个基站通过E1数字中继线路与MSO设备联接。在本公司的iDEN基站系统中目前分布在外环线以内的基站均为3扇区的基站,分布在外环线以外的基站为全向基站。
调度子系统包含以下设备:
调度应用处理器(DAP):为调度通信提供了总体的协调、控制和实时的调度呼叫处理,实现了调度通信时所需的资源管理、用户访问控制、位置跟踪和调度子系统内所有设备的网络管理,同时也为OMC子系统提供接口;DAP包含了D-HLR、D-VLR、i-HLR
· D-HLR:调度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硬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用户与调度通信相关的身份码、权限、通话组号、开设的调度业务类别等;
· D-VLR:调度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在系统中当前一开机的调度用户状态、位置以及相关权限等;
· i-HLR:分组业务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与分组数传业务相关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为用户的分组数传业务分配的IP地址;
快速分组交换机(MPS):在DAP的控制下将来自基站的话音分组进行复制,根据DAP的指令在各个基站之间实现话音分组的交换。
移动数据网关(MDG):是一个企业基叫环路由器,通过该接口网关可以建立起与其他intranet或internet的互联路由
互联子系统包括以下设备:
移动交换中心(MSC):为iDEN用户的电话通信提供了控制管理和实时的呼叫处理和话音交换功能。另一方面,又为MSC与公共电话网(PSTN)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接口。MSC包含了T-HLR和T-VLR
· T-HLR:电话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集成在MSC交换机核心内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所有用户与电话通信相关的身份码、业务类型和状态等。
· T-VLR:电话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交换机核心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当前开机用户的位置、状态等。
短消息业务服务中心:(SMS-SC)为用户的短消息提供接收、存储和转发功能。
基站控制器(BSC): 是基站与MSC之间的接口,又称为A接口。它一方面实现了将电话通信的话音从EBTS接续至MSC进行交换;另一方面也将公共有线电话网内的交换信令转换为移动电话应用信令,为移动用户与PSTN之间的通信建立信令握手。BSC包括BSC-CP,和BSC-XCDR
· BSC-CP(基站控制器-处理器):承担呼叫处理,包括信令转换、话音接续等。
· BSC-XCDR(基站控制器-话音变码器): 提供PSTN网内使用的PCM话音编码和iDEN EBTS系统内使用的VSELP话音编码之间的转换

iDEN基本网络结构
二、关键技术
· 时分多址TDMA技术: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在分割成若干个时隙。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间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受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台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时隙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出来。
iDEN系统把每个25kHz信道分割为6个时隙,每个时隙占15ms。
· VESLP语音编码技术(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技术):将90ms的模拟话音压缩为15ms的数字信号。以适应其在一个15ms的时隙信道内传送。
· M-16QAM调制技术(多路复用-16点阵正交振幅调制技术):这是一种专为集群系统设计的调制技术这种调制方式具有线形频谱,克服时间扩散产生的影响。
三、 承载业务
1、新增的用户机功能
新增的调度功能:
· 组呼
--本地呼叫(支持用户在其归属的Service Area的小区内进行呼叫)
--选区呼叫(支持用户选择某一Service Area进行呼叫)
--广域呼叫(支持用户在iDEN区域网络的任何位置进行呼叫)
· 单呼
--私线呼叫
--呼叫提示
· 紧急呼叫-在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后,允许该用户强拆本组用户在用的通信,使本组内所有成员均收听到其话音;
· 单站操作模式(ISO)---- ISO功能支持当一个基站失去与MSO的链接后,仍能保持在该机站范围内的受限的调度功能
· 移动用户状态消息----允许有增强功能的MS单机向iDEN增强型调度台或其他有此功能的MS发送预定义的状态短信;
· 多组通信(MSTG)---- MSTG支持调度模式下可访问一个主要的通话组和3个辅助的通话组;
增强的电话功能:
· 蜂窝小区和双工漫游
· 呼叫等待、三方会谈、呼叫转移
· 自动漫游和越区切换
短消息收发功能-在用户机不具备接收短信的条件下(如:关机、不在服务区或手机存储器已满等),信息存储在短信中心内,在用户可以接受时(如开机并在服务区内等),信息发送给用户;
分组数传功能-在16QAM调制技术下,一个载频的传输速率为22Kbit/s;
2、新增的系统管理功能
(1) 配置管理,如:改变显示基站设备及系统网络管理设备的配置、改变和显示控制用户机的数据库、报告所有数据库的最新数据、确定用户机的使用功能等
(2) 计费管理:记录用户机在空中的使用时间和时长,输出记录的数据到计算机
(3) 错误诊断管理:显示各类设备的故障报告、告警报告、输出各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进行环路反馈的测试等。
(4) 安全保密管理:控制有关人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提供用户机的无线遥毙、开启功能等。
(5) 运行管理:对运行着的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收集和处理各类运行数据。
四、用户机编码结构
·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国际移动终端设备身份码,这是一台用户终端再生产过程中有生产厂家根据国际标准给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机器编号。该编码长15个字节,编写在移动台硬件芯片(如SIM卡)中。
·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 国际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服务提供商为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身份码。改编码长15个字节,系统首先在上层网络设备中进行分配,在数据库中建立并存储起IMEI于IMSI的唯一对应关系,移动台在首次开机注册时在通过了系统鉴定后,由控制信道上读取并自动存储在移动台内存中。
· TMSI(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临时的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系统在移动台每次的开机或更新位置区域时分配的编码,在VLR范围内唯一。该编码是为了防止用户身份的盗用,同时节省呼叫建立的时间。
· MSISDN(Mobile Station ISDN)-移动台ISDN号码,是一个电话号码,它唯一地标识了移动它在iDEN网和PSTN网内的身份,iDEN用户在电话通信时使用该号码。该号码长度部超过15个字节。
· FLEET & MEM-调度大组号及成员号,大组号在整个iDEN系统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单位或团体;成员号则在该大组范围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调度用户单机。
· Talkgroup-通话组号,在FLEET范围内唯一,它将FLEET范围内的成员组织为一个一个独立调度的小组。
五、 用户机与系统之间的部分叫呼过程
1、关于用户机的身份码分配过程
? 首先由管理员登录到系统管理终端连接到系统的HLR(归属位置登记器),将记录在用户机CPU内存中的串号(IMEI-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登记到HLR中,为其分配一个在系统中有效的且唯一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参数,包括编组情况。所有这些参数必须确保在HLR内正确地成功注册。
在HLR中IMEI和IMSI必须都保持唯一,即一个IMEI对应一个IMSI,一个IMSI也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机。
2、 用户机在系统中的登记过程
用户机的每次开机时与系统之间相互传递数据的过程为登记过程。
用户机在注册后的首次登记时将IMEI通过基站传送至系统中心设备,系统收到后与用户机之间执行鉴证过程。当鉴证通过后,将IMSI、Individual ID(一个半固定的身份码)等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以后每次的开机时所触发的登记过程向系统发送IMSI,在鉴证通过后收到Individual ID等。
用户机在成功地开机登记后到关机之前,每次位置更新和业务通信申请时,均向系统传递Individual ID。
用户机的鉴证过程:
系统HLR产生一个随机数,传送到系统的CPU上执行一次运算(特定的运算程序)得到与此随机数相应的结果值,保存在VLR(访问位置寄存器)中。随机数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收到随机数后由用户机的CPU进行相关的运算,并将其得到的结果数通过基站传送给VLR,VLR将此结果数与系统运算的结果数比较,两数相等,则鉴证正确,通过;反之则鉴证失败,系统拒绝该用户机入网。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签到天数: 20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功能服务器- -


迎接功能服务器时代


迎接功能服务器时代

IDC预测功能服务器将改变全球服务器市场的面貌。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功能服务器自去年以来增长了166%,到2005年,该市场销售额将超过310亿美元,而2000年的销售额只有38亿美元。

使用功能服务器的理由
说起“服务器”,人们通常想到Comapq、Dell、IBM或Sun公司那些运行在世界各地企业中功能强大的设备。人们为何要用“小巧玲珑”的服务器代替这些“体大力强”的设备呢?
首先,让我们先分析一下需要完成多种任务的服务器的费用。大型公司需要大量服务器所具有的计算能力来支持成千上万名公司内部雇员和Internet上每天几百万个潜在的访问者。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公司并不需要过高的计算能力。
其次,只有少数雇员的小公司或远程办事处对自己的服务器没有很高的需求。因此,公司总部所需要的功能强大的服务器集群对于远程办事处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费用不仅限于硬件。专为小企业优化的服务器软件的费用相当于或超过硬件的费用。例如,不包括硬件,Novell Small Business Suite 5.1的价格为25个用户2695美元,而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Server 2000的价格为25个用户2498美元。功能服务器都具有关键的服务器功能(Web、E-mail、FTP、文件和打印功能)以及对VPN和远程用户的支持。Novell额外赠送了传真软件、病毒控制和客户机管理软件,而Microsoft则增加了传真软件和Web站点制作工具FrontPage 2000。因此,尽管Novell和Microsoft提供了更多的特性,但是功能服务器包括与基本上免费的硬件捆绑在一起的所有真正需要的软件。或者,也可以说,厂商卖给你硬件,送给你免费软件。
再次,功能强大也意味着高复杂性。小公司希望获得技术支持和易于使用的系统。甚至具有充足技术支持的大公司也面临着为远程办事处提供服务的人员短缺。
功能服务器中捆绑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帮助小企业方便、低价地得到所需的服务。尽管每种产品都收取一定的开发费用以提供管理软件,但它们都采用了某种Linux版本,从而大大降低了软件费用。Linux领域中的一些公司现在向用户提供定制软件,使用户“只需添加软件”即可拥有自己的功能服务器。
将可用于Linux的硬件与标准的基于PC的服务器驱动程序恰当地结合起来需要一定的经验。配置所需的软件服务(例如Web、E-mail和FTP服务器)需要更多的Linux使用或开发经验。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明智的做法是以硬件扩展能力为代价换取搭配合适的硬件和软件以及预配置服务。而这些公司正是功能服务器的目标市场。
最后,功能服务器比传统的服务器的耗电量更低。一台台式PC大约需要200瓦,服务器一般最少需要300瓦。而即使耗电量最大的功能服务器也只需要60瓦。
尽管这些功能服务器具有很多通用特性,但每种功能服务器仍是不同的设备,具有自己的个性。将Linux操作系统隐藏于用户的视线之外,使得每家厂商必须在技术性和简便性之间权衡。每种功能服务器都提供用于命令行操作的telnet软件。
不要认为“小巧玲珑”的服务器不能处理合理的工作负载。例如,仅配置一个200MHz MediaGMX处理器和64MB RAM的Celestix设备每天可支持高达一百万次的Web页请求和40万封电子邮件。Rebel NetWinder承诺可以处理每秒450次Web页请求(每天可处理3千8百多万次),Cobalt公司的Qube 3每天也可以处理3千5百万个Web对象。
但是,除了费用等因素之外,这些功能服务器小巧玲珑,在充满危险性技术的网络世界中,它不会给你带来安全威胁。功能服务器针对一些任务进行了优化,可以相当出色地执行这些任务。
今天,在拥有十几台安装在机架式集群中的巨型四路服务器的同时,小巧的专用设备却能够提供一种理想的替代选择。

功能服务器可以减少IT负担
功能服务器本质上是“瘦服务器”,就是说它们专门用于在网络上执行单一功能。这类封装式设备一般配置Intel或RISC处理器,安装了预配置操作系统和专用应用软件,使用户可以开箱即用,满足企业的需求。
应用部署变得越来越复杂,基础设施越来越难于维护,因此功能服务器的实用性对于系统管理来说不啻是一种福音。
今天功能服务器正在被推向市场以满足不同需要,如Web主机托管、电子邮件路由、数据库服务、缓存与负载均衡、VPN与防火墙安全以及SSL(安全套接层)加速。尽管功能服务器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每种设备专用于执行上述多种任务中的唯一一项任务。
与多功能服务器相比,因为功能服务器的软件是预先测试和预先安装的,所以功能服务器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功能服务器通常只需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的时间就可完成部署,而且其价格也低于或相当于通用服务器。由于消除了系统配置的不同,因此管理员可以更容易地维护功能服务器。
尽管功能服务器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并非完美无缺。例如,选择功能服务器会把你限制在拥有专门技术的某一家厂商上,从而有可能限制了你的灵活性,使你受厂商产品可用性的摆布。而且,它们并不总能提供较低的拥有成本。与管理几百台专用设备相比,利用几台通用服务器进行工作负载整合可以提供明显的资本-成本优势。
虽然大多数功能服务器目前的价格比配置齐全的通用服务器要低,但是当开始考虑到方便性和部署速度等特性优点时,专用设备的价格模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请仔细研究你当前和计划中的基础设施的需要,弄清自己的目标。高端功能服务器的价格高达4万美元,在对功能服务器进行投入之前,用户应该很好地确保结构上的一致性。■


功能服务器提供的服务
● 共享Internet接入,这种接入有时通过集成DSL调制解调器实现。
● Linux操作系统(隐蔽得很好)。
● 用于管理和公共/专用Web站点的Web服务器(Apache)。
● Web缓存服务。
● E-mail服务器(POP3、IMAP和 SMTP)。
● FTP服务器。
● 用于Windows、Mac以及Unix客户机的文件服务器。
● 打印服务器。
● DNS服务器。
● 为适当的服务器和Internet接入自动配置客户机的DHCP服务器。
● 基本防火墙安全。
● 隐蔽内部网络地址不让Internet发现的网络地址翻译。
● 对VPN的支持,可安全地通过Internet连接专用网络。
● 远程用户认证和连接支持。


使用功能服务器的5点建议
1.不要相信即插即用的保证——安排出一天的时间,使各种设备都运行起来并连接到网络。在功能服务器上配置Internet接入、E-mail和文件共享功能比在所有的工作站点配置它们需要的时间更少。
2.每次重新配置时,都要重新进行测试。这样做最终可以节省时间,使你尽早开始工作。在所有的Windows客户机正确配置之前,Internet功能设备就可以运行了。但是在服务器和客户机正确进行通信之前,仍有工作要做。
3.与ISP或公司总部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朋友。当你想自己弄明白那些必须掌握的东西时,没有什么比来自专家的建议更能节省时间了。甚至在有高手指点的情况下,你也得为Internet连接混乱做好两天的时间准备,如果将现有Web站点迁移到新Internet功能设备上的话,出现混乱的时间将更长。
4.不要期望可以从使用高级目录的Novell NetWare或Microsoft Windows 2000得到高水平的文件和打印服务。用户管理和文件访问采用的是Windows网络邻居广泛使用的服务器消息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水平上,不提供文件控制的详细信息和事务处理记录。
5.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价格低廉的功能服务器发挥出高端集群多处理器服务器那样的作用以及支持复杂的电子商务交易将会令你失望。Internet功能服务器在定义明确的功能范围内提供很高的价值。只要不超出功能服务器的范围,你就会感到满足。
三种服务器的结构- -

相信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各种媒体上经常按塔式、机架式和刀片式这三种结构来划分服务器,服务器的外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划分呢?主要原因就是具体的应用环境不同,塔式服务器长得跟我们平时用的台式机一样,占用空间比较大,一般是一些小型企业自己使用自己维护;而机架式服务器长得就像卧着的台式机,可以一台一台的放到固定机架上,因此而得名,它可以拿去专业的服务器托管提供商那里进行托管,这样每年只需支付一定的托管费,就免去了自己管理服务器的诸多不便;而刀片服务器是近几年才比较流行的一种服务器架构,它非常薄,可以一片一片的叠放在机柜上,通过群集技术进行协同运算,能够处理大量的任务,特别适合分布式服务,如作为WEB服务器。

看完上面的简单介绍,相信各位对这3种服务器已经有个基本的认识了,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细说,为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

  什么是塔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应该是大家见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类型,因为它的外形以及结构都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当然,由于服务器的主板扩展性较强、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个头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服务器的主机机箱也比标准的ATX机箱要大,一般都会预留足够的内部空间以便日后进行硬盘和电源的冗余扩展。


由于塔式服务器的机箱比较大,服务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余扩展更可以很齐备,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应该说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服务器就是塔式服务器。我们平时常说的通用服务器一般都是塔式服务器,它可以集多种常见的服务应用于一身,不管是速度应用还是存储应用都可以使用塔式服务器来解决。

就使用对象或者使用级别来说,目前常见的入门级和工作组级服务器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服务器结构类型,一些部门级应用也会采用,不过由于只有一台主机,即使进行升级扩张也有个限度,所以在一些应用需求较高的企业中,单机服务器就无法满足要求了,需要多机协同工作,而塔式服务器个头太大,独立性太强,协同工作在空间占用和系统管理上都不方便,这也是塔式服务器的局限性。不过,总的来说,这类服务器的功能、性能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用户的要求,其成本通常也比较低,因此这类服务器还是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支持。

  什么是机架式服务器:

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机架服务器是一种外观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服务器,配合机柜统一使用。可以说机架式是一种优化结构的塔式服务器,它的设计宗旨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服务器空间的占用,而减少空间的直接好处就是在机房托管的时候价格会便宜很多。

为什么说机架式服务器是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
正如大家所知,很多专业网络设备都是采用机架式的结构(多为扁平式,活像个抽屉),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这些。这些设备之所以有这样一种结构类型,是因为他们都按国际机柜标准进行设计,这样大家的平面尺寸就基本统一,可把一起安装在一个大型的立式标准机柜中。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使设备占用最小的空间,另一方面则便于与其它网络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同时机房内也会显得整洁、美观。

机架服务器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服务器。机柜的尺寸也是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动拖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器的标高灵活调节高度,以存放服务器、集线器、磁盘阵列柜等网络设备。服务器摆放好后,它的所有I/O线全部从机柜的后方引出(机架服务器的所有接口也在后方),统一安置在机柜的线槽中,一般贴有标号,便于管理。

现在很多互联网的网站服务器其实都是由专业机构统一托管的,网站的经营者其实只是维护网站页面,硬件和网络连接则交给托管机构负责,因此,托管机构会根据受管服务器的高度来收取费用,1U的服务器在托管时收取的费用比2U的要便宜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结构的服务器现在会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事业。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机架式服务器因为空间比塔式服务器大大缩小,所以这类服务器在扩展性和散热问题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配件也要经过一定的筛选,一般都无法实现太完整的设备扩张,所以单机性能就比较有限,应用范围也比较有限,只能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如远程存储和Web服务的提供等,但由于很多配件不能采用塔式服务器的那种普通型号,而自身又有空间小的优势,所以机架式服务器一般会比同等配置的塔式服务器贵上20-30%。至于空间小而带来的扩展性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由于采用机柜安装的方式,因此多添加一个主机在机柜上是件很容易的事,然后再通过服务器群集技术就可以实现处理能力的增强,如果是采用外接扩展柜的方式也能实现大规模扩展,不过由于机架式服务器单机的性能有限,所以扩展之后也是单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倍,所以这类服务器只是在某一种应用种比较出色,大家就把它划为功能服务器,这种服务器针对性较强,一般无法移做它用。

  什么是刀片服务器?

对于企业和网络信息提供商来说,无限增长的数据必须集中存储和处理,于是未来的网络发展呈现出集中计算的趋势。集中管理模式与现有的分散管理模式,对服务器提出了新的要求:节约空间、便于集中管理、易于扩展和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成为对下一代服务器的新要求。

作为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器来说,性能已不仅仅是评价服务器的唯一指标了,用户更关心的是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目前服务器集群已经在市场上得以广泛应用,而新一代机架式服务器也开始进入市场,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随着网络向更深层面发展,下一代服务器将会是Blade
Server(刀片服务器)。
刀片服务器是一种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本地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Linux、Solaris等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主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用系统软件将这些主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配置可以通过一套智能KVM和9个或10个带硬盘的CPU板来实现。CPU可以配置成为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机架中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新型的智能KVM转换板共享一套光驱、软驱、键盘、显示器和鼠标,以访问多台服务器,从而便于进行升级、维护和访问服务器上的文件。


  克服服务器集群的缺点
作为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技术,服务器集群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的稳定性和/或核心网络服务的性能,还可以提供冗余和容错功能。理论上,服务器集群可以扩展到无限数量的服务器。无疑,服务器集群和RAID镜像技术的诞生为计算机和数据池的Internet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其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高端专用服务器。

但是,服务器集群的集成能力低,管理这样的集群使很多IDC都非常头疼。尤其是集群扩展的需求越来越大,维护这些服务器的工作量简直不可想像,包括服务器之间的内部连接和摆放空间的要求。这些物理因素都限制了集群的扩展。“高密度服务器”--Blade
Server的出现适时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高密度服务器内置了监视器和管理工具软件,可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地堆放在一起。配置一台高密度服务器就可以解决一台到一百台服务器的管理问题。如果需要增加或者删除集群中的服务器,只要插入或拔出一个CPU板即可。就这个意义上来说,Blade
Server从根本上克服了服务器集群的缺点。
集群通信介绍- -



一、 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
集群(英文名为:Trunking),是一种多用户共用一组通信信道而不互相影响的技术。集群这一技术概念其实已在双向的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集群通信系统能使大量的用户共享相对有线的频率资源,即系统的所有可用信道可为系统内所有用户共用,具有自动识别用户,自动并动态地分配无线信道的功能,是一种多用途,高效率的移动调度通信系统
二、 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1、 集群使用的频率
集群的工作频段为800兆频段,具体的:
· 上行频段为:806~821(MHz);下行频段为:851~866(MHz);
· 邻道之间的频率间隔为:25KHz;
· 集群系统中,通信的双方(基站和用户终端)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实现双向通信;
· 一组频点的上下行频率间隔为:45MHz;
2、 集群通信的工作方式
集群系统中基站采用双频全双工的工作方式,用户终端则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调度模式下,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电话模式下,若用户终端为全双工类型的终端可采用双频全双工方式;若为单工用户机,则只能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双频全双工的定义:通信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任何一方在发射的同时也能接收,操作方便,无需进行按键通信。
双频半双工的定义:通信的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一方(基站)为全双工方式工作;另一方为单工方式,即在发射的同时无法接收,在接收的同时也无法发射,只能采用按键发话,松键收听的方式。
3、 集群系统的组网方式
模拟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小容量大区制的覆盖(又称为单站结构),模拟联网的集群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大容量小区制的覆盖(又成为蜂窝网结构);
所谓大区制是指用一个基站覆盖整个业务区,业务区半径一般为30km左右,以可大至60km。大区制一般可容纳几千至上万用户。
所谓小区制是将整个服务区话分为若干无线小区(有称基站区),每个小区服务半径为2~10km。采用该组网方式的系统中频率可以重复利用,而且根据小区分割模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频率复用方式。
4、 集群系统的基本功能
集群系统所共有的基本功能如下:
1、具有强劲的调度通信功能;
2、兼备有与公共电话网和公共移动通信网互联的电话通信功能;
3、智能化的用户移动行管理功能;
5、 智能化的无线信道分配管理、系统控制和交换功能;
三、 集群通信系统分类
1、按控制方式分
有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集中控制是指一个系统中有一个独立的智能控制器统一控制、管理资源和拥护。分布式控制方式是指每个信道都有一个单独的控制起,这些控制器分别独立的控制、管理相应的系统资源和一部分用户。
2、按信令方式分
有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方式。共路信令是指基站或小区内设定了一个专门的信道作为控制信道,用以接收用户机发出的通信、入网等请求信号,同时传输系统的控制信令,向用户下达信道分配信息和用户通知信息。
3、按通话占用信道分
有信息集群、传输集群和准传输集群。信息集群是指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该信道仍为该用户保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0秒左右),以确保该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再次呼叫时仍能成功占用信道,如此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传输集群是指当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新道立即释放,以提供系统再次分配,如此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准传输集群是介于以上两种之间的一种集群方式,即信道保留的时间略短于信息集群(一般为3秒左右)。
4、按信令占信道方式分
有固定式和搜索式。固定实是指信令信道(控制信道)是系统中固定的一个信道,用户在入网或业务请求式固定向该信道发起请求;搜索式是指信令信道不固定,由系统随机指定,用户每次入网或业务请求均必须搜索信令信道。

模拟集群

一、设备及组织结构
本公司三个集群基站均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SMARTNETII,系统组成如图所示,主要由中央控制器、电话互联终端、集群信道机、收发天线共用器、天线、系统管理终端、系统监视终端、移动台和手机等设备组成。如图3-1
中央控制器:
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选择和分配可用信道;监视话音信道活动;监测和报告告警情况;为系统管理提供接口等。
电话互联终端(CIT):
是集群通信网与有线电话网的接口,供调度台和移动台自动接入有线电话网之用。
集群信道机:
分为控制信道和话音信道,提供中央控制器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每个信道机要求一部发射机和一部收发信机全双工工作。
系统管理终端:
提供系统操作员输入或修改系统运行参数、设备状态及告警报告、调整系统定时及系统接续参数、报告信道工作状态及控制用户接入系统等。
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包括从天线到传输线接头为止的所有匹配、平衡、移相或其他耦合装置,包括天线、发射机合路器、接收机多路耦合器、传输线、雷电保护和避雷器及塔顶放大器等。

模拟集群系统组织结构图
二、功能简介
1、 用户终端实现的功能:
组呼:通话小组是集群系统中最基本的通信组织。通过用户机编码可以将多个用户机编在一个通话小组中,用户机按键进行组呼,只有同一组码的用户机才能与本小组内的成员进行通信。
私线呼叫(单呼):一个用户机能有选择性地指定用户与其建立单独通话。
呼叫提示:由一方用户机发起的对另一方用户机的寻呼,被叫的一方机器会间隔几秒钟发出"嘟嘟"的响声,直到被叫用户响应,同时被叫方的机器将会显示主叫方的用户ID;被叫用户此时若直接按键,会向主叫方发起一次私线呼叫。
电话互连:集群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拨打有线电话(市话、长话),市话用户也可通过二次拨号与集群用户建立电话通信。
紧急呼叫:由用户按紧急呼叫键发起,紧急呼叫具有最高等级,当信道遇忙时,通常有两种方式:队首式和强拆式。
2、 系统管理实现的功能:
系统对用户机ID码的识别和管理
用户每一次申请,系统都必须对其ID码进行认别,以辨别其合法性及小组归属。
用户机功能的遥闭、授权、开启
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分散在各处的用户机进行空中关闭---遥闭或开启。系统也可以对用户机优先等级、电话功能等进行远程授权或取消。
遇忙排队
当用户发起呼叫申请时,系统内无空闲信道,则系统记录下用户机的ID码并进行排队,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动态的信道分配
由系统中央控制器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向用户提供动态的信道分配。
故障弱化模式
当中央控制器或所有的控制信道故障时,系统会工作在故障弱化模式下,这时所有用户机以常规模式工作,占用用户机编程时设定的故障弱化信道进行通信。
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状态监视、系统参数的调整
· 系统能对于当前发生在信道机或控制器部件上的故障作出响应和处理,将故障的部件自动暂闭,以使系统不再将用户的通信分配上去。
· 系统对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行不断的监视,如哪些/哪个信道机被占用,哪些空闲,哪些故障等,以便在信道分配时作出准确的处理。
· 系统内有大量的参数,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终端进行及时的远程调整。

数字集群

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s)是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了多项先进的数字话技术,能在一部iDEN用户机上集成了调度、电话、短信、数传四项功能。其先进的无线射频技术使得一个25kHz的载频上容纳6路话音,从而使得有限的频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利用。iDEN数字集群通信网具有大容量、大覆盖区、高保密和高通话清晰度的特点。
1、 组织结构及设备
iDEN的基本组织结构包含: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
运行管理中心(MSO):是上层网络控制和交换设备所在的机房,负责执行系统的日常管理,为长期的网络工程系统监控和规划工具提供数据库资料。在MSO中包含的子系统为: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OMC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
操作维护中心(OMC):承担对全网设备的管理,对运行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收集运行数据,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ADC):实现对用户进行的开、关、授权、采集计费数据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 包含了分布在全市各个方向上的基站(EBTS-增强型基站传输系统)。各个基站通过E1数字中继线路与MSO设备联接。在本公司的iDEN基站系统中目前分布在外环线以内的基站均为3扇区的基站,分布在外环线以外的基站为全向基站。
调度子系统包含以下设备:
调度应用处理器(DAP):为调度通信提供了总体的协调、控制和实时的调度呼叫处理,实现了调度通信时所需的资源管理、用户访问控制、位置跟踪和调度子系统内所有设备的网络管理,同时也为OMC子系统提供接口;DAP包含了D-HLR、D-VLR、i-HLR
· D-HLR:调度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硬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用户与调度通信相关的身份码、权限、通话组号、开设的调度业务类别等;
· D-VLR:调度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在系统中当前一开机的调度用户状态、位置以及相关权限等;
· i-HLR:分组业务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与分组数传业务相关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为用户的分组数传业务分配的IP地址;
快速分组交换机(MPS):在DAP的控制下将来自基站的话音分组进行复制,根据DAP的指令在各个基站之间实现话音分组的交换。
移动数据网关(MDG):是一个企业基叫环路由器,通过该接口网关可以建立起与其他intranet或internet的互联路由
互联子系统包括以下设备:
移动交换中心(MSC):为iDEN用户的电话通信提供了控制管理和实时的呼叫处理和话音交换功能。另一方面,又为MSC与公共电话网(PSTN)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接口。MSC包含了T-HLR和T-VLR
· T-HLR:电话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集成在MSC交换机核心内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所有用户与电话通信相关的身份码、业务类型和状态等。
· T-VLR:电话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交换机核心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当前开机用户的位置、状态等。
短消息业务服务中心:(SMS-SC)为用户的短消息提供接收、存储和转发功能。
基站控制器(BSC): 是基站与MSC之间的接口,又称为A接口。它一方面实现了将电话通信的话音从EBTS接续至MSC进行交换;另一方面也将公共有线电话网内的交换信令转换为移动电话应用信令,为移动用户与PSTN之间的通信建立信令握手。BSC包括BSC-CP,和BSC-XCDR
· BSC-CP(基站控制器-处理器):承担呼叫处理,包括信令转换、话音接续等。
· BSC-XCDR(基站控制器-话音变码器): 提供PSTN网内使用的PCM话音编码和iDEN EBTS系统内使用的VSELP话音编码之间的转换

iDEN基本网络结构
二、关键技术
· 时分多址TDMA技术: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在分割成若干个时隙。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间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受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台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时隙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出来。
iDEN系统把每个25kHz信道分割为6个时隙,每个时隙占15ms。
· VESLP语音编码技术(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技术):将90ms的模拟话音压缩为15ms的数字信号。以适应其在一个15ms的时隙信道内传送。
· M-16QAM调制技术(多路复用-16点阵正交振幅调制技术):这是一种专为集群系统设计的调制技术这种调制方式具有线形频谱,克服时间扩散产生的影响。
三、 承载业务
1、新增的用户机功能
新增的调度功能:
· 组呼
--本地呼叫(支持用户在其归属的Service Area的小区内进行呼叫)
--选区呼叫(支持用户选择某一Service Area进行呼叫)
--广域呼叫(支持用户在iDEN区域网络的任何位置进行呼叫)
· 单呼
--私线呼叫
--呼叫提示
· 紧急呼叫-在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后,允许该用户强拆本组用户在用的通信,使本组内所有成员均收听到其话音;
· 单站操作模式(ISO)---- ISO功能支持当一个基站失去与MSO的链接后,仍能保持在该机站范围内的受限的调度功能
· 移动用户状态消息----允许有增强功能的MS单机向iDEN增强型调度台或其他有此功能的MS发送预定义的状态短信;
· 多组通信(MSTG)---- MSTG支持调度模式下可访问一个主要的通话组和3个辅助的通话组;
增强的电话功能:
· 蜂窝小区和双工漫游
· 呼叫等待、三方会谈、呼叫转移
· 自动漫游和越区切换
短消息收发功能-在用户机不具备接收短信的条件下(如:关机、不在服务区或手机存储器已满等),信息存储在短信中心内,在用户可以接受时(如开机并在服务区内等),信息发送给用户;
分组数传功能-在16QAM调制技术下,一个载频的传输速率为22Kbit/s;
2、新增的系统管理功能
(1) 配置管理,如:改变显示基站设备及系统网络管理设备的配置、改变和显示控制用户机的数据库、报告所有数据库的最新数据、确定用户机的使用功能等
(2) 计费管理:记录用户机在空中的使用时间和时长,输出记录的数据到计算机
(3) 错误诊断管理:显示各类设备的故障报告、告警报告、输出各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进行环路反馈的测试等。
(4) 安全保密管理:控制有关人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提供用户机的无线遥毙、开启功能等。
(5) 运行管理:对运行着的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收集和处理各类运行数据。
四、用户机编码结构
·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国际移动终端设备身份码,这是一台用户终端再生产过程中有生产厂家根据国际标准给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机器编号。该编码长15个字节,编写在移动台硬件芯片(如SIM卡)中。
·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 国际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服务提供商为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身份码。改编码长15个字节,系统首先在上层网络设备中进行分配,在数据库中建立并存储起IMEI于IMSI的唯一对应关系,移动台在首次开机注册时在通过了系统鉴定后,由控制信道上读取并自动存储在移动台内存中。
· TMSI(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临时的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系统在移动台每次的开机或更新位置区域时分配的编码,在VLR范围内唯一。该编码是为了防止用户身份的盗用,同时节省呼叫建立的时间。
· MSISDN(Mobile Station ISDN)-移动台ISDN号码,是一个电话号码,它唯一地标识了移动它在iDEN网和PSTN网内的身份,iDEN用户在电话通信时使用该号码。该号码长度部超过15个字节。
· FLEET & MEM-调度大组号及成员号,大组号在整个iDEN系统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单位或团体;成员号则在该大组范围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调度用户单机。
· Talkgroup-通话组号,在FLEET范围内唯一,它将FLEET范围内的成员组织为一个一个独立调度的小组。
五、 用户机与系统之间的部分叫呼过程
1、关于用户机的身份码分配过程
? 首先由管理员登录到系统管理终端连接到系统的HLR(归属位置登记器),将记录在用户机CPU内存中的串号(IMEI-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登记到HLR中,为其分配一个在系统中有效的且唯一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参数,包括编组情况。所有这些参数必须确保在HLR内正确地成功注册。
在HLR中IMEI和IMSI必须都保持唯一,即一个IMEI对应一个IMSI,一个IMSI也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机。
2、 用户机在系统中的登记过程
用户机的每次开机时与系统之间相互传递数据的过程为登记过程。
用户机在注册后的首次登记时将IMEI通过基站传送至系统中心设备,系统收到后与用户机之间执行鉴证过程。当鉴证通过后,将IMSI、Individual ID(一个半固定的身份码)等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以后每次的开机时所触发的登记过程向系统发送IMSI,在鉴证通过后收到Individual ID等。
用户机在成功地开机登记后到关机之前,每次位置更新和业务通信申请时,均向系统传递Individual ID。
用户机的鉴证过程:
系统HLR产生一个随机数,传送到系统的CPU上执行一次运算(特定的运算程序)得到与此随机数相应的结果值,保存在VLR(访问位置寄存器)中。随机数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收到随机数后由用户机的CPU进行相关的运算,并将其得到的结果数通过基站传送给VLR,VLR将此结果数与系统运算的结果数比较,两数相等,则鉴证正确,通过;反之则鉴证失败,系统拒绝该用户机入网。
于LINUX的集群系统- -



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已经半个世纪了,在这期间计算机技术经历了五次更新换代。更新换代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计算机的器件,另一个是系统体系结构。从第一代到第五代计算机,器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电子管、晶体管发展到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又经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非常大规模等阶段发展到超大规模阶段。系统体系结构的不断改进,许多重要的概念的不断提出并且得到实现,推动计算机技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早期的变址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程序中断和I/O通道等概念,到虚拟存储器、Cache存储器、微程序设计、系列机、基于总线的多CPU系统、向量处理机等概念,发展到64位RISC处理器、基于MPP、NUMA、集群等体系结构的可伸缩并行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技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将多台同构或异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协同完成特定的任务就构成了集群系统。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igital equipment公司和Tandem计算机公司就开始了集群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集群系统主要分为两种:
高可用性集群和高性能集群。

高可用性集群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有许多应用程序都必须一天二十四小时地不停运转,如所有的web服务器、工业控制器、ATM、远程通讯转接器、医学与军事监测仪以及股票处理机等。对这些应用程序而言,暂时的停机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和灾难性的后果。

高性能集群通过将多台机器连接起来同时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模拟星球附近的磁场、预测龙卷风的出现、定位石油资源的储藏地等情况都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传统的处理方法是使用超级计算机来完成计算工作,但是超级计算机的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不够强,因此集群成为了高性能计算领域瞩目的焦点。

集群系统采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VMS、UNIX、WindowsNT和Linux。


美国DEC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开发的VMScluster系统开发最早,技术也很成熟,应用也很广泛,但由于VMS操作系统只能在DEC公司的VAX系列和Alpha系列服务器上运行,VMScluster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UNIX是服务器或工作站上普遍使用的操作系统,它运行稳定、安全性也比较好,因此许多大的公司都采用了基于UNIX的集群系统解决方案,如DEC、HP、SUN、IBM、NCR和DG等公司,其中在国内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DEC、HP、SUN和IBM。其中DEC公司的Trucluster系统提供了由4台Digital Alpha Server组成的集群系统,它集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易管理性于一身,是关键业务计算机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

基于WindowsNT的集群系统解决方案厂商主要有Mircrosoft和DEC。Microsoft于1995年就开始了集群系统的开发工作。Windows 2000中已经增加了集群功能,该高可用性集群叫做WolfPack,也叫做Microsoft Cluster Server (MCS)。它主要是在企业级对基于Windows NT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提供可用性和可升级性。WolfPack现在支持两个服务器,一个用来对用户提供服务,另一个作为备份服务器使用。Microsoft下一步的目标是将WolfPack支持的节点数扩展到16个。Wolfpack的缺陷在于:它只提供了两个节点的失败恢复功能,而没有采用复杂的应用程序资源管理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可升级性。Wolfpack不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而只能运行于Windows NT操作系统上。由于WindowsNT操作系统本身在稳定性、大型并行计算上与UNIX系统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主要在中小型系统上应用。但是随着WindowsNT系统走向成熟,基于WindowsNT的计算机集群系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九十年代末期,Linux操作系统不断走向成熟,它的健壮性不断增强,并且提供了GNU软件和标准化的PVM、MPI消息传递机制,最重要的是Linux在普通PC机上提供了对高性能网络的支持,这样就大大推动了基于Linux的集群系统的发展。

Turbolinux公司推出了能够显著地提高基于TCP/IP协议的多种网络服务的服务质量的高可用性集群系统Turbocluster。Red Hat也提供了基于Linux Virtual Server思想构建的高可用性集群系统Piranha。由Ericsson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高可用性集群系统Eddie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商业级的,能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的web服务器的解决方案。

Platform公司开发的高可用性集群系统Lsf提供了分布式集群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将物理上分离的多个集群连接在一起使使多个同构或异构的计算机能够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共享计算资源,并能够为用户提供对资源的透明访问。

高性能集群系统MOSIX为Linux核心增添了集群计算的功能。在MOSIX集群环境中,用户无需对应用程序进行修改,或将应用程序与库连接起来,或将应用程序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上运行。MOSIX会自动将这些工作透明地交给别的节点来执行。

日本的F5公司开发出了高可用性集群BIG-IP,它是使用于本地网络站点或数据中心的高可用的、智能化的负载平衡产品,它提供了对网络流量的自动和智能的管理。与前几种集群系统不同的是,BIG-IP向用户提供的是一个即插即用设备,而其它的提供的都是软件方法。

IBM、Microsoft和Intel于2000年7月联合发布了一种高可用性服务器集群软件及硬件包,这种服务器集群的配置包括32台IBM Netfinity 8500R及Intel Pentium Ⅲ Xeon处理器,运行IBM的DB2 Universal Database和Microsoft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操作系统,每分钟可以执行440879次交易。这套系统面向数据密集的应用,特别是B2B、电子商务和企业资源规划领域。

在科学计算领域中,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投向通过普通PC机或工作站的集群来代替昂贵的超级计算机。比较成功的例子是高性能集群系统Beowulf,它最初是由NASA的Goddard Flight Center进行开发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大规模的科学计算问题,如地球和太空科学面临的一些计算问题。

国内也有不少公司进行了集群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联想公司在1999年9月推出了用于分布式高性能计算的NS10000高性能集群服务器,该系统是一个四节点的系统,主要基于联想万全4500R服务器,以总体成本相对较低的设备组合,足以替代传统RISC小型机和中型机的工作,而价格仅为市场上同等性能小型机的1/2--1/4。

朗新公司也推出了类似于Turbocluster的高可用性集群系统LongShine Cluster Server。

1999年9月20日,中国第一家专业面向Linux高端应用市场的集群网络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例Linux安全集群系统。它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公安部认证的安全Linux系统,而其集群技术也已应用于诸多国际著名网站,如Linux的门户www.linux.com、英国国家JANET Cache网、奥地利的入口站点和瑞士电信等。其核心代码也已被纳入美国Red Hat Linux发布版的核心。

中国自主开发研制的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自强2000-SUHPCS"于2000年9月在上海大学问世。这一系统的峰值速度达到每秒3000亿次浮点操作。是当前中国国内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速度最快的。

1.Lsf
如何管理各种各样的计算资源(如:CPU时间、内存空间、网络带宽、应用程序等)是许多企业当前都很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员工遍布全球的公司而言,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计算资源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由platform公司开发的lsf 多集群系统使多个异构的计算机能够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共享计算资源,并能够为用户提供对资源的透明访问。Lsf现在主要支持以下三种大规模资源共享:

一个大企业中的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集群,这样就使得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可以共享资源。
较小部门的数据中心。大的昂贵的计算资源如超级计算机可以透明地与远方较小的部门直接进行共享。
通过松散连接的站点共享资源。
Lsf将多个集群连接在一起,一个集群往往是企业中的一个部门,每个集群中有一个主控机,此主控机负责收集该集群系统中的各台主机的负载信息,并且根据各主机的负载信息情况对作业进行调度。各个集群系统之间根据一定的策略进行资源共享。在每个主控机上定义了该集群能共享哪些集群系统中的资源。当用户发送了一个任务请求时,lsf系统能将此任务发送到对应的资源所在地,并根据调度策略选择负载较轻的机器对此任务进行处理。当多个用户请求同一个资源时,根据用户的请求优先级来确保优先级高的用户的紧急任务能首先得到满足。Lsf还具有以下特点:

提供了增强的计算能力。
通过全局资源共享,用户可以访问各种各样的计算资源,许多闲置的计算机现在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进行任务处理,许多机器也可以并行地执行同一个任务,这样就大大增强了用户的计算能力。
lsf提供了用户可配置的安全策略。
通过让用户使用RFC931协议、Kerberos、和DCE认证等策略,系统保证了远方的任务来自授权的用户。
每一个集群都是一个自治的系统。
每个集群中的主控机的配置文件中记录了如下信息:如允许在多个集群系统之间传输的任务的数量与类型,允许在多个集群之间共享资源的用户名。
提供非共享的用户账号和文件系统。
当任务在多个集群之间进行传输时,用户的账号可以根据配置文件进行映射。为了支持异构的系统,lsf通过在任务执行前后将文件在集群系统之间传递来提供对非共享的文件系统的支持。
良好的可扩展性。
在单一的集群系统中通过主控机进行管理,所有的配置信息都在主控机上,多个集群系统之间信息的传递主要是与主控机有关,而与集群中的其它主机无关。因此lsf的集群能非常容易地扩展到成百甚至上千台。
lsf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
如主要的UNIX平台:Sun Solaris、 HP-UX、 IBM AIX、 Digital UNIX/Compaq Tru64 UNIX、SGI IRIX以及 Red hat Linux、 Windows NT、Windows 2000等。
2.TurboCluster
TurboCluster是一个企业级的集群方案,它允许在多个计算机上构建高可用的、可扩展的网络。它支持Intel和Alpha芯片,支持Linux 、Windows NT 和Solaris操作系统平台。使用TurboCluster系统可以显著地提高基于TCP/IP协议的多种网络服务的服务质量,这些服务包括Web、Mail、News和Ftp等。TurboCluster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集群内部的实际服务器的数量可以扩充到无限台。TurboCluster是一种基于软件的集群系统解决方案,它还能够支持异构的网络环境。它的结构如图2-1所示。

当客户向集群系统发送一个请求时,该请求首先到达高级流量管理器,高级流量管理器通过一定的调度策略将此请求转发到集群中的某一台实际服务器上对此请求进行处理,最终的回应请求将直接发送给客户。由于最终的回应请求没有通过高级浏览管理器而是直接发送给客户,这样大大减轻了高级浏览管理器上的负载,从而降低了瓶颈产生的可能。TurboCluster中采用的调度策略有:轮回(Round Robin)、加权轮回(Weighted Round Robin)、最少连接(Least Connection)。为了减少高级流量管理器产生失效的可能,TurboCluster为高级流量管理器准备了一个备份机。该备份机不断询问管理器来确认它正在正常工作,一旦发现主管理器已经失效,备份机将接替它继续工作。

图2-1 turbocluster结构图



TurboCluster具有如下一些增强的性能。

通过heartbeat在备份机上监测流量管理器的运行状态来提供更高的可用性。
对不可预测的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失效进行自动管理。
提供动态的负载平衡,它能够消除瓶颈并且处理峰值负载。
高级流量管理器只转发已经授权的请求,通过在实际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的前端增加虚拟防火墙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TurboCluster对外只显现出流量管理器的IP,而集群系统中的实际服务器的IP地址对外界而言是不可见的。
当实际服务器正在对外界提供服务时就可以对它进行维护工作。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2-15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把图片也加入,楼主!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2-2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头大,稍稍地学习了一点点。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签到天数: 14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3-1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详细了,学习了下。 [s:135][s:135][s:135]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签到天数: 20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服务器相关的{术语,概念,及原理}

服务器相关的{术语,概念,及原理}。什么是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资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自己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被黑客窃走密码、损失关键商业数据;如果您在自动取款机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应该考虑在这些设备系统的幕后指挥者————服务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
服务器是用来帮助大量用户访问同一数据或资源。服务器可以是高效率的电脑、专用超级服务器、中档服务器、甚至还可以是大型机。但是,它们有着对其各自正确操作都至关重要的相似要求和特性。

  对于服务器而言什么最重要?

  可以非常绝对的说,服务器必须具备以下特性,以便在当今的公司环境中发挥作用:服务器必须具有出色的可靠性,必须具备可用性和可扩充性。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服务器运营。这种依赖使大多数服务器功能变成了\"关键任务\"型。企业可以计算出某台服务器在发生故障时的生产效率损失小时数,并将其转化为金额。

  可靠性

  可靠性是保持可靠而一致的特性,数据完整性和在发生之前对硬件故障做出警告是可靠性的两个方面。

  冗余电源和风扇、可预报的硬盘和风扇故障以及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系统是常见的可靠性特性例子。

  高可用性

  高可用性是指随时存在并且可以立即使用的特性。它既可以指系统本身,也可以指用户实时访问其所需内容的能力。高可用性的另一主要方面就是从系统故障中迅速恢复的能力。高可用性系统可能使用、也可能不使用冗余组件,但是它们应该具备运行关键热插拔组件的能力。热插拔是指在电源仍然接通且系统处于正常运行之中的情况下,用新组件替换故障组件的能力。

  高可用性的典型范例是检测潜在故障并透明地重定向或将故障程序切换给其它地区或系统。例如,一些SCSI设备科研自动地将数据从难以读取的扇区传输到备用扇区,而且操作系统和用户都不会察觉到这一变化。

  可扩充性

  可扩充性是指增加服务器容量(在合理范围内)的能力。不论服务器最初的容量有多大,您都可以放心,可以迅速实现容量的增加。由于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而且交易量日益增加,因而最终需要升级服务器。

  可扩充性的因素包括:
  增加内存的能力
  增加处理器的能力
  增加磁盘容量的能力
  操作系统的限制

---------------------------------------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的服务器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另外一类服务器是综合以上三种类型服务器的企业内联网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可以提供能够被网络中客户机所共享的集中式磁盘存储器。它们通常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文件。通常,服务器不对数据进行处理;它只是作为数据的输入输出资源,本质上是一个远程磁盘。从技术上来说,这不是合适的\"客户机/服务器\",因为在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服衿饔肟突Щ?餐?值4?砉ぷ鞲涸亍?br> 文件服务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不让两个用户同时更新同一个文件。它们是通过在用户更新时锁定文件实现的,以便其它用户无法访问该文件,直至第一个用户同时更新完毕。对于文档文件来说,通常所有文件都会被锁定。对于数据库文件来说,可能是锁定个别部分或若干行,而不是禁止对整个数据表的访问。

  打印机服务器

  小型企业使用打印机服务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共享昂贵的打印机。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一台计算机专门用子作一台打印机服务器,其唯一的用途就是有条理地管理打印请求。

  有时一台计算机身兼两职,既作打印机服务器又作文件服务器,因而性能有所降低。其它可以共享的资源还有调制解调器、传真既和光驱。

  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是运行SQL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服务器。客户机将SQL请求发送该数据库服务器;而数据库会访问存储的数据库来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还给客户机。当谈到数据库服务器时,\"服务器\"可能是指计算机本身或\"Microsoft SQL Server\"中管理数据库的DBMS软件。

  应用服务器

  顾名思义,应用服务器是指实际运行应用程序的服务器。例如,邮件服务器就是一种应用服务器。
  与客户机系统相反,在下列情况下可将应用程序放到服务器上:
  对客户机系统来说,应用程序的处理过于密集。
  应用程序需要无法在整个企业中复制的业务逻辑。
  要求一种集中式访问和更新数据的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于为外部或内部网站提供数据的服务器的数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这些服务器有时被用作数据库服务器,经常被用作文件服务器,而大多数情况下则是用作某种应用服务器

  服务器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可以帮助或阻碍服务器正确执行其任务的能力。在选择服务器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

  与现有系统(软件、硬件和网络)的兼容性。

  易于配置和维护。

  可扩充性(可支持的处理器数量、可访问的内存容量等)

  可支持的并发用户数量 UNIX

  UNIX最初是要设计成为支持小型计算机的分时操作系统,但最后却成为了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最流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一。UNIX由AT&T于1969年开发,用\"C\"语言编写,而\"C\"编程语言也是由AT&T*开发的。因为C语言编译器支持许多不同的平台,所以与其它操作系统相比,UNIX被移植到了更广泛的机器上。

  与其它操作系统不同,不同厂商销售的UNIX版本不相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UNIX。相反,虽然人们试图开发一个标准的UNIX版本,但实际上却有许多相似而不兼容的不同版本。

  下面是一些UNIX软件版本:

  厂商 UNIX

  Sun Microsystems* Solaris*

  SCO*(Santa Cruz Operations) SCO UNIX

  IBM* AIX*

  Novell* UnixWare

  Digital* OSF/1*

  Hewlett-Packard* HP/UX*

  Windows*NTServer

  最初被命名为OS/2* Version3.0( 由Microsoft* 和IBM共同开发的),后来这一操作相同被重新命名为WindowsNT,并于1993年推出。Windows NT是微软的一款32位操作系统。它不使用DOS(磁盘操作系统),是一种独立的操作系统。NT是Microsoft Backoffice*产品套件的一部分,该套件是专为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设计的。如果您希望获得一款全面的Microsoft Backlffice*解决方案,这款操作系统就是您的理想选择。

  1996年夏季推出了NT的最新版本――NT4.0。它采用Windows 95界面,但是又与Windows 95支持的对话框和功能有所不同。NT还具有能够使应用程序分布在整个网络之中的微软DCOM界面。与Windows95一样,它也不支持即插即用。

  NetWare

  NetWare 是Novell*推出的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家族。它支持DOS、Windows、 OS/2和 Macclients。UNIX客户机支持可由第三方提供。NetWare4.x服务器可以支持多达1000个并发用户,包括实时磁盘压缩和支持多达32个处理器的对称多处理支持。

服务器平台

  在选择不同的服务器平台时,我们需要记住,现在还没有一个适合于大型企业的通用平台(尽管许多首席信息官希望找到这么一款解决方案,而且一些厂商声称已经开发出这样的解决方案)。IT专家需要了解将服务器区分开的关键特性,它们应该根据它们对这些独有特性的价值而非成本或性能声明作出其服务器平台决策。

  选择适用于商业和决策支持环境的适当平台时,所依据的标准包括:复杂的处理能力、支持的有效用户数量、存储容量、可用性、可靠性、数据完整性、安全和灾难恢复。

  入门级服务器

  人门级服务器是最简单的一种计算机。它相对便宜,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从不同厂商和邮购公司购买得到。入门级服务器最易于安装和使用。它们适用于小型网络。但是,其可扩充能力最低。

  在配置入门级服务器时,应该仔细考虑以下因素:

  处理器

  一般来讲,应该购买经济上能够承受的最快的处理器。确保拥有足够的处理能力,以满足服务器所运行软件的最低要求。

  内存

  应该尽可能得大。这一级别的绝大多数服务器具有处理128MB的能力。

  扩展总线

  扩展总线是指能够将外设连接到其上的一行插槽。用户希望获得如PCI这样的高速总线。确保获得尽可能多的插槽,这样能够插人总线的插卡数量才不会受到限制。 磁盘驱动器

  许多台式机电脑使用价格便宜、被称为IDE的磁盘。这对于个人用户非常合适,然而对服务器来说却是不够的。与此相反,大多数入门级服务器采用SCSI驱动器来提高性能和可扩充性。虽然RAID磁盘子系统通常安装在不同的箱中,但是仍然可以使用。

  电源与机箱

  所有的服务器都应该配备超大型机箱,以便扩展。务必确保拥有足够的驱动器托架来安装额外的磁盘驱动器、光驱和数据备份系统。还要确保电源充足,通常要求300瓦。

  中档服务器

  与入门级服务器相比,中档服务器的优势包括:容错能力、扩展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充性。除了其内存和硬盘容量更大之外,它们还具有处理多个处理器的能力。中档服务器一般采用RAID子系统和高速I/O子系统来优化性能。

  因为大型服务器可以替代多个小型服务器,因此,用户必须权衡是购买多台小型服务器,还是购买少数几台大型服务器。另一方面,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统一的服务器就很可能使整个网络瘫痪,或者使业务功能不同用。与此相反,大型服务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和管理特性,因此服务器发生停机现象的可能性就非常小。数量较少的大型服务器还更易于操作,并且其费用比大量的小型服务器的维护费用低得多。

  大型机

  另一种选择就是用大型机作为服务器。大型机是在存储需要大量内存和磁盘空间的大型数据库方面非常出色的专用机器。大型机的一个缺点就是成本。它不但价格昂贵,而且通常需要专有软件来运行,并且其维护对员工的要求也非常高。大多数拥有大型机的企业还部署了专用服务器。大型机对许多小型企业和网络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中型企业也只是考虑使用服务器,而不是大型机身兼双职。

  要点

  服务器应该具备的三个特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充性。

  四类常见的服务器包括:文件、打印、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

  在选择服务器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兼容性、易于配置与维护、可扩充能力及其所支持的用户数量。

  所有服务器的主要组件包括:处理器、内存、总线、磁盘驱动器、电源和机箱
服务器的分类
 
服务器的分类(上)


服务器发展到了今天,服务器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适应于各种不同功能、不同应用环境下的特定服务器不断涌现。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服务器分类标准。
一、按应用层次划分

  按应用层次划分通常也称为\"按服务器档次划分\"或\"按网络规模\"分,是服务器最为普遍的一种划分方法,它主要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应用的层次(或服务器的档次来)来划分的。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服务器档次并不是按服务器CPU主频高低来划分,而是依据整个服务器的综合性能,特别是所采用的一些服务器专用技术来衡量的。按这种划分方法,服务器可分为: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1、入门级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是最基础的一类服务器,也是最低档的服务器。随着PC技术的日益提高,现在许多入门级服务器与PC机的配置差不多,所以目前也有部分人认为入门级服务器与\"PC服务器\"等同。。

  这类服务器所包含的服务器特性并不是很多,通常只具备以下几方面特性:

  ·有一些基本硬件的冗余,如硬盘、电源、风扇等,但不是必须的;
  ·通常采用SCSI接口硬盘,现在也有采用SATA串行接口的;
  ·部分部件支持热插拨,如硬盘和内存等,这些也不是必须的;
  ·通常只有一个CPU,但不是绝对,如SUN的入门级服务顺有的就可支持到2个处理器的;
  ·内存容量也不会很大,一般在1GB以内,但通常会采用带ECC纠错技术的服务器专用内存。

  这类服务器主要采用Windows或者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充分满足办公室型的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文件共享、数据处理、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这种服务器与一般的PC机很相似,有很多小型公司干脆就用一台高性能的品牌PC机作为服务器,所以这种服务器无论在性能上,还是价格上都与一台高性能PC品牌机相差无几,如DELL最新的PowerEdge4000 SC的价格仅5808元,HP也有类似配置和价格的入门级服务器。

  入门级服务器所连的终端比较有限(通常为20台左右),况且在稳定性、可扩展性以及容错冗余性能较差,仅适用于没有大型数据库数据交换、日常工作网络流量不大,无需长期不间断开机的小型企业。不过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目前有的比较大型的服务器开发、生产厂商在后面我们要讲的企业级服务器中也划分出几个档次,其中最低档的一个企业级服务器档次就是称之为\"入门级企业级服务器\",这里所讲的入门级并不是与我们上面所讲的\"入门级\"具有相同的含义,不过这种划分的还是比较少。还有一点就是,这种服务器一般采用Intel的专用服务器CPU芯片,是基于Intel架构(俗称\"IA结构\")的,当然这并不一种硬性标准规定,而是由于服务器的应用层次需要和价位的限制。

2、工作组服务器

  工作组服务器是一个比入门级高一个层次的服务器,但仍属于低档服务器之类。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它只能连接一个工作组(50台左右)那么多用户,网络规模较小,服务器的稳定性也不像下面我们要讲的企业级服务器那样高的应用环境,当然在其它性能方面的要求也相应要低一些。工作组服务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

  ·通常仅支持单或双CPU结构的应用服务器(但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SUN的工作组服务器就有能支持多达4个处理器的工作组服务器,当然这类型的服务器价格方面也就有些不同了);
  ·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内存和增强服务器管理功能的SM总线;
  ·功能较全面、可管理性强,且易于维护;
  ·采用Intel服务器CPU和Windows/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但也有一部分是采用UNIX系列操作系统的;
  ·可以满足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数据处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

  工作组服务器较入门级服务器来说性能有所提高,功能有所增强,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但容错和冗余性能仍不完善、也不能满足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但价格也经前者贵许多,一般相当于2 ̄3台高性能的PC品牌机总价。

3、部门级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是属于中档服务器之列,一般都是支持双CPU以上的对称处理器结构,具备比较完全的硬件配置,如磁盘阵列、存储托架等。部门级服务器的最大特点就是,除了具有工作组服务器全部服务器特点外,还集成了大量的监测及管理电路,具有全面的服务器管理能力,可监测如温度、电压、风扇、机箱等状态参数,结合标准服务器管理软件,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服务器的工作状况。同时,大多数部门级服务器具有优良的系统扩展性,能够满足用户在业务量迅速增大时能够及时在线升级系统,充分保护了用户的投资。它是企业网络中分散的各基层数据采集单位与最高层的数据中心保持顺利连通的必要环节,一般为中型企业的首选,也可用于金融、邮电等行业。

  部门级服务器一般采用IBM、SUN和HP各自开发的CPU芯片,这类芯片一般是RISC结构,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UNIX系列操作系统,现在的LINUX也在部门级服务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前能生产部门级服务器的厂商通常只有IBM、HP、SUN、COMPAQ(现在也已并入HP)这么几家,不过现在随着其它一些服务器厂商开发技术的提高,现在能开发、生产部门级服务器的厂商比以前多了许多。国内也有好几家具备这个实力,如联想、曙光、浪潮等。当然因为并没有一个行业标准来规定什么样的服务器配置才能算得上部门级服务器,所以现在也有许多实力并不雄厚的企业也声称其拥有部门级服务器,但其产品配置却基本上与入门级服务器没什么差别,用户要注意了。

  部门级服务器可连接100个左右的计算机用户、适用于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高一些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较高,其可靠性比工作组级服务器要高一些,当然其价格也较高(通常为5台左右高性能PC机价格总和)。由于这类服务器需要安装比较多的部件,所以机箱通常较大,采用机柜式的。

4、企业级服务器

  企业级服务器是属于高档服务器行列,正因如此,能生产这种服务器的企业也不是很多,但同样因没有行业标准硬件规定企业级服务器需达到什么水平,所以现在也看到了许多本不具备开发、生产企业级服务器水平的企业声称自己有了企业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最起码是采用4个以上CPU的对称处理器结构,有的高达几十个。另外一般还具有独立的双PCI通道和内存扩展板设计,具有高内存带宽、大容量热插拔硬盘和热插拔电源、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群集性能等。这种企业级服务器的机箱就更大了,一般为机柜式的,有的还由几个机柜来组成,像大型机一样。

  企业级服务器产品除了具有部门级服务器全部服务器特性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还具有高度的容错能力、优良的扩展性能、故障预报警功能、在线诊断和RAM、PCI、CPU等具有热插拨性能。有的企业级服务器还引入了大型计算机的许多优良特性,如IBM和SUN公司的企业级服务器。这类服务器所采用的芯片也都是几大服务器开发、生产厂商自己开发的独有CPU芯片,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一般也是UNIX(Solaris)或LINUX。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能生产高档企业级服务器的厂商也只有IBM、HP、SUN这么几家,绝大多数国内外厂家的企业级服务器都只能算是中、低档企业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适合运行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高处理速度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或大型企业。

  企业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数百台以上、对处理速度和数据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大型网络。企业级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最高,系统可靠性也最强。

上面我们对服务器从宏观分类上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介绍,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类型服务器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并且会随着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各种层次的服务器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也许目前在部门级才有的技术将来某一天在入门级服务器中也必须具有。而且这几类服务器在业界也没有一个硬性标准来严格划分它们,多数来说它们是针对各自不同生产厂家的整个服务器产品线来说的。由于服务器的型号非常多,硬件配置也有较大差别,因此,用户不必拘泥于某某级服务器,而是应当根据自己网络的规模和服务的需要,并适当考虑相对的冗余和系统的扩展能力,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一个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服务器的要求也会随着不断增长,如果服务器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的话,那就不会出现较短时间内要重新购买服务器,我们只需购买一些扩展部件怒可完成对服务器性能的升级。
认识功能服务器- -


迎接功能服务器时代


迎接功能服务器时代

IDC预测功能服务器将改变全球服务器市场的面貌。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功能服务器自去年以来增长了166%,到2005年,该市场销售额将超过310亿美元,而2000年的销售额只有38亿美元。

使用功能服务器的理由
说起“服务器”,人们通常想到Comapq、Dell、IBM或Sun公司那些运行在世界各地企业中功能强大的设备。人们为何要用“小巧玲珑”的服务器代替这些“体大力强”的设备呢?
首先,让我们先分析一下需要完成多种任务的服务器的费用。大型公司需要大量服务器所具有的计算能力来支持成千上万名公司内部雇员和Internet上每天几百万个潜在的访问者。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公司并不需要过高的计算能力。
其次,只有少数雇员的小公司或远程办事处对自己的服务器没有很高的需求。因此,公司总部所需要的功能强大的服务器集群对于远程办事处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费用不仅限于硬件。专为小企业优化的服务器软件的费用相当于或超过硬件的费用。例如,不包括硬件,Novell Small Business Suite 5.1的价格为25个用户2695美元,而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Server 2000的价格为25个用户2498美元。功能服务器都具有关键的服务器功能(Web、E-mail、FTP、文件和打印功能)以及对VPN和远程用户的支持。Novell额外赠送了传真软件、病毒控制和客户机管理软件,而Microsoft则增加了传真软件和Web站点制作工具FrontPage 2000。因此,尽管Novell和Microsoft提供了更多的特性,但是功能服务器包括与基本上免费的硬件捆绑在一起的所有真正需要的软件。或者,也可以说,厂商卖给你硬件,送给你免费软件。
再次,功能强大也意味着高复杂性。小公司希望获得技术支持和易于使用的系统。甚至具有充足技术支持的大公司也面临着为远程办事处提供服务的人员短缺。
功能服务器中捆绑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帮助小企业方便、低价地得到所需的服务。尽管每种产品都收取一定的开发费用以提供管理软件,但它们都采用了某种Linux版本,从而大大降低了软件费用。Linux领域中的一些公司现在向用户提供定制软件,使用户“只需添加软件”即可拥有自己的功能服务器。
将可用于Linux的硬件与标准的基于PC的服务器驱动程序恰当地结合起来需要一定的经验。配置所需的软件服务(例如Web、E-mail和FTP服务器)需要更多的Linux使用或开发经验。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明智的做法是以硬件扩展能力为代价换取搭配合适的硬件和软件以及预配置服务。而这些公司正是功能服务器的目标市场。
最后,功能服务器比传统的服务器的耗电量更低。一台台式PC大约需要200瓦,服务器一般最少需要300瓦。而即使耗电量最大的功能服务器也只需要60瓦。
尽管这些功能服务器具有很多通用特性,但每种功能服务器仍是不同的设备,具有自己的个性。将Linux操作系统隐藏于用户的视线之外,使得每家厂商必须在技术性和简便性之间权衡。每种功能服务器都提供用于命令行操作的telnet软件。
不要认为“小巧玲珑”的服务器不能处理合理的工作负载。例如,仅配置一个200MHz MediaGMX处理器和64MB RAM的Celestix设备每天可支持高达一百万次的Web页请求和40万封电子邮件。Rebel NetWinder承诺可以处理每秒450次Web页请求(每天可处理3千8百多万次),Cobalt公司的Qube 3每天也可以处理3千5百万个Web对象。
但是,除了费用等因素之外,这些功能服务器小巧玲珑,在充满危险性技术的网络世界中,它不会给你带来安全威胁。功能服务器针对一些任务进行了优化,可以相当出色地执行这些任务。
今天,在拥有十几台安装在机架式集群中的巨型四路服务器的同时,小巧的专用设备却能够提供一种理想的替代选择。

功能服务器可以减少IT负担
功能服务器本质上是“瘦服务器”,就是说它们专门用于在网络上执行单一功能。这类封装式设备一般配置Intel或RISC处理器,安装了预配置操作系统和专用应用软件,使用户可以开箱即用,满足企业的需求。
应用部署变得越来越复杂,基础设施越来越难于维护,因此功能服务器的实用性对于系统管理来说不啻是一种福音。
今天功能服务器正在被推向市场以满足不同需要,如Web主机托管、电子邮件路由、数据库服务、缓存与负载均衡、VPN与防火墙安全以及SSL(安全套接层)加速。尽管功能服务器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每种设备专用于执行上述多种任务中的唯一一项任务。
与多功能服务器相比,因为功能服务器的软件是预先测试和预先安装的,所以功能服务器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功能服务器通常只需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的时间就可完成部署,而且其价格也低于或相当于通用服务器。由于消除了系统配置的不同,因此管理员可以更容易地维护功能服务器。
尽管功能服务器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并非完美无缺。例如,选择功能服务器会把你限制在拥有专门技术的某一家厂商上,从而有可能限制了你的灵活性,使你受厂商产品可用性的摆布。而且,它们并不总能提供较低的拥有成本。与管理几百台专用设备相比,利用几台通用服务器进行工作负载整合可以提供明显的资本-成本优势。
虽然大多数功能服务器目前的价格比配置齐全的通用服务器要低,但是当开始考虑到方便性和部署速度等特性优点时,专用设备的价格模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请仔细研究你当前和计划中的基础设施的需要,弄清自己的目标。高端功能服务器的价格高达4万美元,在对功能服务器进行投入之前,用户应该很好地确保结构上的一致性。■


功能服务器提供的服务
● 共享Internet接入,这种接入有时通过集成DSL调制解调器实现。
● Linux操作系统(隐蔽得很好)。
● 用于管理和公共/专用Web站点的Web服务器(Apache)。
● Web缓存服务。
● E-mail服务器(POP3、IMAP和 SMTP)。
● FTP服务器。
● 用于Windows、Mac以及Unix客户机的文件服务器。
● 打印服务器。
● DNS服务器。
● 为适当的服务器和Internet接入自动配置客户机的DHCP服务器。
● 基本防火墙安全。
● 隐蔽内部网络地址不让Internet发现的网络地址翻译。
● 对VPN的支持,可安全地通过Internet连接专用网络。
● 远程用户认证和连接支持。


使用功能服务器的5点建议
1.不要相信即插即用的保证——安排出一天的时间,使各种设备都运行起来并连接到网络。在功能服务器上配置Internet接入、E-mail和文件共享功能比在所有的工作站点配置它们需要的时间更少。
2.每次重新配置时,都要重新进行测试。这样做最终可以节省时间,使你尽早开始工作。在所有的Windows客户机正确配置之前,Internet功能设备就可以运行了。但是在服务器和客户机正确进行通信之前,仍有工作要做。
3.与ISP或公司总部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朋友。当你想自己弄明白那些必须掌握的东西时,没有什么比来自专家的建议更能节省时间了。甚至在有高手指点的情况下,你也得为Internet连接混乱做好两天的时间准备,如果将现有Web站点迁移到新Internet功能设备上的话,出现混乱的时间将更长。
4.不要期望可以从使用高级目录的Novell NetWare或Microsoft Windows 2000得到高水平的文件和打印服务。用户管理和文件访问采用的是Windows网络邻居广泛使用的服务器消息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水平上,不提供文件控制的详细信息和事务处理记录。
5.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价格低廉的功能服务器发挥出高端集群多处理器服务器那样的作用以及支持复杂的电子商务交易将会令你失望。Internet功能服务器在定义明确的功能范围内提供很高的价值。只要不超出功能服务器的范围,你就会感到满足。
三种服务器的结构- -

相信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各种媒体上经常按塔式、机架式和刀片式这三种结构来划分服务器,服务器的外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划分呢?主要原因就是具体的应用环境不同,塔式服务器长得跟我们平时用的台式机一样,占用空间比较大,一般是一些小型企业自己使用自己维护;而机架式服务器长得就像卧着的台式机,可以一台一台的放到固定机架上,因此而得名,它可以拿去专业的服务器托管提供商那里进行托管,这样每年只需支付一定的托管费,就免去了自己管理服务器的诸多不便;而刀片服务器是近几年才比较流行的一种服务器架构,它非常薄,可以一片一片的叠放在机柜上,通过群集技术进行协同运算,能够处理大量的任务,特别适合分布式服务,如作为WEB服务器。

看完上面的简单介绍,相信各位对这3种服务器已经有个基本的认识了,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细说,为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

  什么是塔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应该是大家见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类型,因为它的外形以及结构都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当然,由于服务器的主板扩展性较强、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个头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服务器的主机机箱也比标准的ATX机箱要大,一般都会预留足够的内部空间以便日后进行硬盘和电源的冗余扩展。


由于塔式服务器的机箱比较大,服务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余扩展更可以很齐备,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应该说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服务器就是塔式服务器。我们平时常说的通用服务器一般都是塔式服务器,它可以集多种常见的服务应用于一身,不管是速度应用还是存储应用都可以使用塔式服务器来解决。

就使用对象或者使用级别来说,目前常见的入门级和工作组级服务器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服务器结构类型,一些部门级应用也会采用,不过由于只有一台主机,即使进行升级扩张也有个限度,所以在一些应用需求较高的企业中,单机服务器就无法满足要求了,需要多机协同工作,而塔式服务器个头太大,独立性太强,协同工作在空间占用和系统管理上都不方便,这也是塔式服务器的局限性。不过,总的来说,这类服务器的功能、性能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用户的要求,其成本通常也比较低,因此这类服务器还是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支持。

  什么是机架式服务器:

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机架服务器是一种外观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服务器,配合机柜统一使用。可以说机架式是一种优化结构的塔式服务器,它的设计宗旨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服务器空间的占用,而减少空间的直接好处就是在机房托管的时候价格会便宜很多。

为什么说机架式服务器是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
正如大家所知,很多专业网络设备都是采用机架式的结构(多为扁平式,活像个抽屉),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这些。这些设备之所以有这样一种结构类型,是因为他们都按国际机柜标准进行设计,这样大家的平面尺寸就基本统一,可把一起安装在一个大型的立式标准机柜中。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使设备占用最小的空间,另一方面则便于与其它网络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同时机房内也会显得整洁、美观。

机架服务器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服务器。机柜的尺寸也是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动拖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器的标高灵活调节高度,以存放服务器、集线器、磁盘阵列柜等网络设备。服务器摆放好后,它的所有I/O线全部从机柜的后方引出(机架服务器的所有接口也在后方),统一安置在机柜的线槽中,一般贴有标号,便于管理。

现在很多互联网的网站服务器其实都是由专业机构统一托管的,网站的经营者其实只是维护网站页面,硬件和网络连接则交给托管机构负责,因此,托管机构会根据受管服务器的高度来收取费用,1U的服务器在托管时收取的费用比2U的要便宜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结构的服务器现在会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事业。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机架式服务器因为空间比塔式服务器大大缩小,所以这类服务器在扩展性和散热问题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配件也要经过一定的筛选,一般都无法实现太完整的设备扩张,所以单机性能就比较有限,应用范围也比较有限,只能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如远程存储和Web服务的提供等,但由于很多配件不能采用塔式服务器的那种普通型号,而自身又有空间小的优势,所以机架式服务器一般会比同等配置的塔式服务器贵上20-30%。至于空间小而带来的扩展性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由于采用机柜安装的方式,因此多添加一个主机在机柜上是件很容易的事,然后再通过服务器群集技术就可以实现处理能力的增强,如果是采用外接扩展柜的方式也能实现大规模扩展,不过由于机架式服务器单机的性能有限,所以扩展之后也是单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倍,所以这类服务器只是在某一种应用种比较出色,大家就把它划为功能服务器,这种服务器针对性较强,一般无法移做它用。

  什么是刀片服务器?

对于企业和网络信息提供商来说,无限增长的数据必须集中存储和处理,于是未来的网络发展呈现出集中计算的趋势。集中管理模式与现有的分散管理模式,对服务器提出了新的要求:节约空间、便于集中管理、易于扩展和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成为对下一代服务器的新要求。

作为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器来说,性能已不仅仅是评价服务器的唯一指标了,用户更关心的是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目前服务器集群已经在市场上得以广泛应用,而新一代机架式服务器也开始进入市场,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随着网络向更深层面发展,下一代服务器将会是Blade
Server(刀片服务器)。
刀片服务器是一种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本地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Linux、Solaris等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主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用系统软件将这些主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配置可以通过一套智能KVM和9个或10个带硬盘的CPU板来实现。CPU可以配置成为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机架中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新型的智能KVM转换板共享一套光驱、软驱、键盘、显示器和鼠标,以访问多台服务器,从而便于进行升级、维护和访问服务器上的文件。


  克服服务器集群的缺点
作为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技术,服务器集群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的稳定性和/或核心网络服务的性能,还可以提供冗余和容错功能。理论上,服务器集群可以扩展到无限数量的服务器。无疑,服务器集群和RAID镜像技术的诞生为计算机和数据池的Internet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其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高端专用服务器。

但是,服务器集群的集成能力低,管理这样的集群使很多IDC都非常头疼。尤其是集群扩展的需求越来越大,维护这些服务器的工作量简直不可想像,包括服务器之间的内部连接和摆放空间的要求。这些物理因素都限制了集群的扩展。“高密度服务器”--Blade
Server的出现适时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高密度服务器内置了监视器和管理工具软件,可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地堆放在一起。配置一台高密度服务器就可以解决一台到一百台服务器的管理问题。如果需要增加或者删除集群中的服务器,只要插入或拔出一个CPU板即可。就这个意义上来说,Blade
Server从根本上克服了服务器集群的缺点。
集群通信介绍- -



一、 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
集群(英文名为:Trunking),是一种多用户共用一组通信信道而不互相影响的技术。集群这一技术概念其实已在双向的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集群通信系统能使大量的用户共享相对有线的频率资源,即系统的所有可用信道可为系统内所有用户共用,具有自动识别用户,自动并动态地分配无线信道的功能,是一种多用途,高效率的移动调度通信系统
二、 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1、 集群使用的频率
集群的工作频段为800兆频段,具体的:
· 上行频段为:806~821(MHz);下行频段为:851~866(MHz);
· 邻道之间的频率间隔为:25KHz;
· 集群系统中,通信的双方(基站和用户终端)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实现双向通信;
· 一组频点的上下行频率间隔为:45MHz;
2、 集群通信的工作方式
集群系统中基站采用双频全双工的工作方式,用户终端则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调度模式下,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电话模式下,若用户终端为全双工类型的终端可采用双频全双工方式;若为单工用户机,则只能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双频全双工的定义:通信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任何一方在发射的同时也能接收,操作方便,无需进行按键通信。
双频半双工的定义:通信的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一方(基站)为全双工方式工作;另一方为单工方式,即在发射的同时无法接收,在接收的同时也无法发射,只能采用按键发话,松键收听的方式。
3、 集群系统的组网方式
模拟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小容量大区制的覆盖(又称为单站结构),模拟联网的集群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大容量小区制的覆盖(又成为蜂窝网结构);
所谓大区制是指用一个基站覆盖整个业务区,业务区半径一般为30km左右,以可大至60km。大区制一般可容纳几千至上万用户。
所谓小区制是将整个服务区话分为若干无线小区(有称基站区),每个小区服务半径为2~10km。采用该组网方式的系统中频率可以重复利用,而且根据小区分割模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频率复用方式。
4、 集群系统的基本功能
集群系统所共有的基本功能如下:
1、具有强劲的调度通信功能;
2、兼备有与公共电话网和公共移动通信网互联的电话通信功能;
3、智能化的用户移动行管理功能;
5、 智能化的无线信道分配管理、系统控制和交换功能;
三、 集群通信系统分类
1、按控制方式分
有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集中控制是指一个系统中有一个独立的智能控制器统一控制、管理资源和拥护。分布式控制方式是指每个信道都有一个单独的控制起,这些控制器分别独立的控制、管理相应的系统资源和一部分用户。
2、按信令方式分
有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方式。共路信令是指基站或小区内设定了一个专门的信道作为控制信道,用以接收用户机发出的通信、入网等请求信号,同时传输系统的控制信令,向用户下达信道分配信息和用户通知信息。
3、按通话占用信道分
有信息集群、传输集群和准传输集群。信息集群是指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该信道仍为该用户保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0秒左右),以确保该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再次呼叫时仍能成功占用信道,如此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传输集群是指当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新道立即释放,以提供系统再次分配,如此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准传输集群是介于以上两种之间的一种集群方式,即信道保留的时间略短于信息集群(一般为3秒左右)。
4、按信令占信道方式分
有固定式和搜索式。固定实是指信令信道(控制信道)是系统中固定的一个信道,用户在入网或业务请求式固定向该信道发起请求;搜索式是指信令信道不固定,由系统随机指定,用户每次入网或业务请求均必须搜索信令信道。

模拟集群

一、设备及组织结构
本公司三个集群基站均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SMARTNETII,系统组成如图所示,主要由中央控制器、电话互联终端、集群信道机、收发天线共用器、天线、系统管理终端、系统监视终端、移动台和手机等设备组成。如图3-1
中央控制器:
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选择和分配可用信道;监视话音信道活动;监测和报告告警情况;为系统管理提供接口等。
电话互联终端(CIT):
是集群通信网与有线电话网的接口,供调度台和移动台自动接入有线电话网之用。
集群信道机:
分为控制信道和话音信道,提供中央控制器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每个信道机要求一部发射机和一部收发信机全双工工作。
系统管理终端:
提供系统操作员输入或修改系统运行参数、设备状态及告警报告、调整系统定时及系统接续参数、报告信道工作状态及控制用户接入系统等。
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包括从天线到传输线接头为止的所有匹配、平衡、移相或其他耦合装置,包括天线、发射机合路器、接收机多路耦合器、传输线、雷电保护和避雷器及塔顶放大器等。

模拟集群系统组织结构图
二、功能简介
1、 用户终端实现的功能:
组呼:通话小组是集群系统中最基本的通信组织。通过用户机编码可以将多个用户机编在一个通话小组中,用户机按键进行组呼,只有同一组码的用户机才能与本小组内的成员进行通信。
私线呼叫(单呼):一个用户机能有选择性地指定用户与其建立单独通话。
呼叫提示:由一方用户机发起的对另一方用户机的寻呼,被叫的一方机器会间隔几秒钟发出\"嘟嘟\"的响声,直到被叫用户响应,同时被叫方的机器将会显示主叫方的用户ID;被叫用户此时若直接按键,会向主叫方发起一次私线呼叫。
电话互连:集群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拨打有线电话(市话、长话),市话用户也可通过二次拨号与集群用户建立电话通信。
紧急呼叫:由用户按紧急呼叫键发起,紧急呼叫具有最高等级,当信道遇忙时,通常有两种方式:队首式和强拆式。
2、 系统管理实现的功能:
系统对用户机ID码的识别和管理
用户每一次申请,系统都必须对其ID码进行认别,以辨别其合法性及小组归属。
用户机功能的遥闭、授权、开启
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分散在各处的用户机进行空中关闭---遥闭或开启。系统也可以对用户机优先等级、电话功能等进行远程授权或取消。
遇忙排队
当用户发起呼叫申请时,系统内无空闲信道,则系统记录下用户机的ID码并进行排队,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动态的信道分配
由系统中央控制器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向用户提供动态的信道分配。
故障弱化模式
当中央控制器或所有的控制信道故障时,系统会工作在故障弱化模式下,这时所有用户机以常规模式工作,占用用户机编程时设定的故障弱化信道进行通信。
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状态监视、系统参数的调整
· 系统能对于当前发生在信道机或控制器部件上的故障作出响应和处理,将故障的部件自动暂闭,以使系统不再将用户的通信分配上去。
· 系统对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行不断的监视,如哪些/哪个信道机被占用,哪些空闲,哪些故障等,以便在信道分配时作出准确的处理。
· 系统内有大量的参数,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终端进行及时的远程调整。

数字集群

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s)是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了多项先进的数字话技术,能在一部iDEN用户机上集成了调度、电话、短信、数传四项功能。其先进的无线射频技术使得一个25kHz的载频上容纳6路话音,从而使得有限的频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利用。iDEN数字集群通信网具有大容量、大覆盖区、高保密和高通话清晰度的特点。
1、 组织结构及设备
iDEN的基本组织结构包含: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
运行管理中心(MSO):是上层网络控制和交换设备所在的机房,负责执行系统的日常管理,为长期的网络工程系统监控和规划工具提供数据库资料。在MSO中包含的子系统为: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OMC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
操作维护中心(OMC):承担对全网设备的管理,对运行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收集运行数据,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ADC):实现对用户进行的开、关、授权、采集计费数据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 包含了分布在全市各个方向上的基站(EBTS-增强型基站传输系统)。各个基站通过E1数字中继线路与MSO设备联接。在本公司的iDEN基站系统中目前分布在外环线以内的基站均为3扇区的基站,分布在外环线以外的基站为全向基站。
调度子系统包含以下设备:
调度应用处理器(DAP):为调度通信提供了总体的协调、控制和实时的调度呼叫处理,实现了调度通信时所需的资源管理、用户访问控制、位置跟踪和调度子系统内所有设备的网络管理,同时也为OMC子系统提供接口;DAP包含了D-HLR、D-VLR、i-HLR
· D-HLR:调度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硬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用户与调度通信相关的身份码、权限、通话组号、开设的调度业务类别等;
· D-VLR:调度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在系统中当前一开机的调度用户状态、位置以及相关权限等;
· i-HLR:分组业务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与分组数传业务相关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为用户的分组数传业务分配的IP地址;
快速分组交换机(MPS):在DAP的控制下将来自基站的话音分组进行复制,根据DAP的指令在各个基站之间实现话音分组的交换。
移动数据网关(MDG):是一个企业基叫环路由器,通过该接口网关可以建立起与其他intranet或internet的互联路由
互联子系统包括以下设备:
移动交换中心(MSC):为iDEN用户的电话通信提供了控制管理和实时的呼叫处理和话音交换功能。另一方面,又为MSC与公共电话网(PSTN)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接口。MSC包含了T-HLR和T-VLR
· T-HLR:电话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集成在MSC交换机核心内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所有用户与电话通信相关的身份码、业务类型和状态等。
· T-VLR:电话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交换机核心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当前开机用户的位置、状态等。
短消息业务服务中心:(SMS-SC)为用户的短消息提供接收、存储和转发功能。
基站控制器(BSC): 是基站与MSC之间的接口,又称为A接口。它一方面实现了将电话通信的话音从EBTS接续至MSC进行交换;另一方面也将公共有线电话网内的交换信令转换为移动电话应用信令,为移动用户与PSTN之间的通信建立信令握手。BSC包括BSC-CP,和BSC-XCDR
· BSC-CP(基站控制器-处理器):承担呼叫处理,包括信令转换、话音接续等。
· BSC-XCDR(基站控制器-话音变码器): 提供PSTN网内使用的PCM话音编码和iDEN EBTS系统内使用的VSELP话音编码之间的转换

iDEN基本网络结构
二、关键技术
· 时分多址TDMA技术: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在分割成若干个时隙。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间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受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台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时隙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出来。
iDEN系统把每个25kHz信道分割为6个时隙,每个时隙占15ms。
· VESLP语音编码技术(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技术):将90ms的模拟话音压缩为15ms的数字信号。以适应其在一个15ms的时隙信道内传送。
· M-16QAM调制技术(多路复用-16点阵正交振幅调制技术):这是一种专为集群系统设计的调制技术这种调制方式具有线形频谱,克服时间扩散产生的影响。
三、 承载业务
1、新增的用户机功能
新增的调度功能:
· 组呼
--本地呼叫(支持用户在其归属的Service Area的小区内进行呼叫)
--选区呼叫(支持用户选择某一Service Area进行呼叫)
--广域呼叫(支持用户在iDEN区域网络的任何位置进行呼叫)
· 单呼
--私线呼叫
--呼叫提示
· 紧急呼叫-在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后,允许该用户强拆本组用户在用的通信,使本组内所有成员均收听到其话音;
· 单站操作模式(ISO)---- ISO功能支持当一个基站失去与MSO的链接后,仍能保持在该机站范围内的受限的调度功能
· 移动用户状态消息----允许有增强功能的MS单机向iDEN增强型调度台或其他有此功能的MS发送预定义的状态短信;
· 多组通信(MSTG)---- MSTG支持调度模式下可访问一个主要的通话组和3个辅助的通话组;
增强的电话功能:
· 蜂窝小区和双工漫游
· 呼叫等待、三方会谈、呼叫转移
· 自动漫游和越区切换
短消息收发功能-在用户机不具备接收短信的条件下(如:关机、不在服务区或手机存储器已满等),信息存储在短信中心内,在用户可以接受时(如开机并在服务区内等),信息发送给用户;
分组数传功能-在16QAM调制技术下,一个载频的传输速率为22Kbit/s;
2、新增的系统管理功能
(1) 配置管理,如:改变显示基站设备及系统网络管理设备的配置、改变和显示控制用户机的数据库、报告所有数据库的最新数据、确定用户机的使用功能等
(2) 计费管理:记录用户机在空中的使用时间和时长,输出记录的数据到计算机
(3) 错误诊断管理:显示各类设备的故障报告、告警报告、输出各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进行环路反馈的测试等。
(4) 安全保密管理:控制有关人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提供用户机的无线遥毙、开启功能等。
(5) 运行管理:对运行着的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收集和处理各类运行数据。
四、用户机编码结构
·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国际移动终端设备身份码,这是一台用户终端再生产过程中有生产厂家根据国际标准给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机器编号。该编码长15个字节,编写在移动台硬件芯片(如SIM卡)中。
·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 国际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服务提供商为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身份码。改编码长15个字节,系统首先在上层网络设备中进行分配,在数据库中建立并存储起IMEI于IMSI的唯一对应关系,移动台在首次开机注册时在通过了系统鉴定后,由控制信道上读取并自动存储在移动台内存中。
· TMSI(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临时的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系统在移动台每次的开机或更新位置区域时分配的编码,在VLR范围内唯一。该编码是为了防止用户身份的盗用,同时节省呼叫建立的时间。
· MSISDN(Mobile Station ISDN)-移动台ISDN号码,是一个电话号码,它唯一地标识了移动它在iDEN网和PSTN网内的身份,iDEN用户在电话通信时使用该号码。该号码长度部超过15个字节。
· FLEET & MEM-调度大组号及成员号,大组号在整个iDEN系统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单位或团体;成员号则在该大组范围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调度用户单机。
· Talkgroup-通话组号,在FLEET范围内唯一,它将FLEET范围内的成员组织为一个一个独立调度的小组。
五、 用户机与系统之间的部分叫呼过程
1、关于用户机的身份码分配过程
? 首先由管理员登录到系统管理终端连接到系统的HLR(归属位置登记器),将记录在用户机CPU内存中的串号(IMEI-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登记到HLR中,为其分配一个在系统中有效的且唯一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参数,包括编组情况。所有这些参数必须确保在HLR内正确地成功注册。
在HLR中IMEI和IMSI必须都保持唯一,即一个IMEI对应一个IMSI,一个IMSI也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机。
2、 用户机在系统中的登记过程
用户机的每次开机时与系统之间相互传递数据的过程为登记过程。
用户机在注册后的首次登记时将IMEI通过基站传送至系统中心设备,系统收到后与用户机之间执行鉴证过程。当鉴证通过后,将IMSI、Individual ID(一个半固定的身份码)等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以后每次的开机时所触发的登记过程向系统发送IMSI,在鉴证通过后收到Individual ID等。
用户机在成功地开机登记后到关机之前,每次位置更新和业务通信申请时,均向系统传递Individual ID。
用户机的鉴证过程:
系统HLR产生一个随机数,传送到系统的CPU上执行一次运算(特定的运算程序)得到与此随机数相应的结果值,保存在VLR(访问位置寄存器)中。随机数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收到随机数后由用户机的CPU进行相关的运算,并将其得到的结果数通过基站传送给VLR,VLR将此结果数与系统运算的结果数比较,两数相等,则鉴证正确,通过;反之则鉴证失败,系统拒绝该用户机入网。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签到天数: 20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I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服务器相关的{术语,概念,及原理}

服务器相关的{术语,概念,及原理}。什么是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必须经过交换机,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获取资讯,与外界沟通、娱乐等,也必须经过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

  服务器的构成与微机基本相似,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它们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自己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被黑客窃走密码、损失关键商业数据;如果您在自动取款机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应该考虑在这些设备系统的幕后指挥者————服务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
服务器是用来帮助大量用户访问同一数据或资源。服务器可以是高效率的电脑、专用超级服务器、中档服务器、甚至还可以是大型机。但是,它们有着对其各自正确操作都至关重要的相似要求和特性。

  对于服务器而言什么最重要?

  可以非常绝对的说,服务器必须具备以下特性,以便在当今的公司环境中发挥作用:服务器必须具有出色的可靠性,必须具备可用性和可扩充性。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服务器运营。这种依赖使大多数服务器功能变成了\"关键任务\"型。企业可以计算出某台服务器在发生故障时的生产效率损失小时数,并将其转化为金额。

  可靠性

  可靠性是保持可靠而一致的特性,数据完整性和在发生之前对硬件故障做出警告是可靠性的两个方面。

  冗余电源和风扇、可预报的硬盘和风扇故障以及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系统是常见的可靠性特性例子。

  高可用性

  高可用性是指随时存在并且可以立即使用的特性。它既可以指系统本身,也可以指用户实时访问其所需内容的能力。高可用性的另一主要方面就是从系统故障中迅速恢复的能力。高可用性系统可能使用、也可能不使用冗余组件,但是它们应该具备运行关键热插拔组件的能力。热插拔是指在电源仍然接通且系统处于正常运行之中的情况下,用新组件替换故障组件的能力。

  高可用性的典型范例是检测潜在故障并透明地重定向或将故障程序切换给其它地区或系统。例如,一些SCSI设备科研自动地将数据从难以读取的扇区传输到备用扇区,而且操作系统和用户都不会察觉到这一变化。

  可扩充性

  可扩充性是指增加服务器容量(在合理范围内)的能力。不论服务器最初的容量有多大,您都可以放心,可以迅速实现容量的增加。由于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而且交易量日益增加,因而最终需要升级服务器。

  可扩充性的因素包括:
  增加内存的能力
  增加处理器的能力
  增加磁盘容量的能力
  操作系统的限制

---------------------------------------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的服务器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另外一类服务器是综合以上三种类型服务器的企业内联网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可以提供能够被网络中客户机所共享的集中式磁盘存储器。它们通常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文件。通常,服务器不对数据进行处理;它只是作为数据的输入输出资源,本质上是一个远程磁盘。从技术上来说,这不是合适的\"客户机/服务器\",因为在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服衿饔肟突Щ?餐?值4?砉ぷ鞲涸亍?br> 文件服务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不让两个用户同时更新同一个文件。它们是通过在用户更新时锁定文件实现的,以便其它用户无法访问该文件,直至第一个用户同时更新完毕。对于文档文件来说,通常所有文件都会被锁定。对于数据库文件来说,可能是锁定个别部分或若干行,而不是禁止对整个数据表的访问。

  打印机服务器

  小型企业使用打印机服务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共享昂贵的打印机。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一台计算机专门用子作一台打印机服务器,其唯一的用途就是有条理地管理打印请求。

  有时一台计算机身兼两职,既作打印机服务器又作文件服务器,因而性能有所降低。其它可以共享的资源还有调制解调器、传真既和光驱。

  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是运行SQL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服务器。客户机将SQL请求发送该数据库服务器;而数据库会访问存储的数据库来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还给客户机。当谈到数据库服务器时,\"服务器\"可能是指计算机本身或\"Microsoft SQL Server\"中管理数据库的DBMS软件。

  应用服务器

  顾名思义,应用服务器是指实际运行应用程序的服务器。例如,邮件服务器就是一种应用服务器。
  与客户机系统相反,在下列情况下可将应用程序放到服务器上:
  对客户机系统来说,应用程序的处理过于密集。
  应用程序需要无法在整个企业中复制的业务逻辑。
  要求一种集中式访问和更新数据的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于为外部或内部网站提供数据的服务器的数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这些服务器有时被用作数据库服务器,经常被用作文件服务器,而大多数情况下则是用作某种应用服务器

  服务器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可以帮助或阻碍服务器正确执行其任务的能力。在选择服务器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

  与现有系统(软件、硬件和网络)的兼容性。

  易于配置和维护。

  可扩充性(可支持的处理器数量、可访问的内存容量等)

  可支持的并发用户数量 UNIX

  UNIX最初是要设计成为支持小型计算机的分时操作系统,但最后却成为了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最流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一。UNIX由AT&T于1969年开发,用\"C\"语言编写,而\"C\"编程语言也是由AT&T*开发的。因为C语言编译器支持许多不同的平台,所以与其它操作系统相比,UNIX被移植到了更广泛的机器上。

  与其它操作系统不同,不同厂商销售的UNIX版本不相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UNIX。相反,虽然人们试图开发一个标准的UNIX版本,但实际上却有许多相似而不兼容的不同版本。

  下面是一些UNIX软件版本:

  厂商 UNIX

  Sun Microsystems* Solaris*

  SCO*(Santa Cruz Operations) SCO UNIX

  IBM* AIX*

  Novell* UnixWare

  Digital* OSF/1*

  Hewlett-Packard* HP/UX*

  Windows*NTServer

  最初被命名为OS/2* Version3.0( 由Microsoft* 和IBM共同开发的),后来这一操作相同被重新命名为WindowsNT,并于1993年推出。Windows NT是微软的一款32位操作系统。它不使用DOS(磁盘操作系统),是一种独立的操作系统。NT是Microsoft Backoffice*产品套件的一部分,该套件是专为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设计的。如果您希望获得一款全面的Microsoft Backlffice*解决方案,这款操作系统就是您的理想选择。

  1996年夏季推出了NT的最新版本――NT4.0。它采用Windows 95界面,但是又与Windows 95支持的对话框和功能有所不同。NT还具有能够使应用程序分布在整个网络之中的微软DCOM界面。与Windows95一样,它也不支持即插即用。

  NetWare

  NetWare 是Novell*推出的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家族。它支持DOS、Windows、 OS/2和 Macclients。UNIX客户机支持可由第三方提供。NetWare4.x服务器可以支持多达1000个并发用户,包括实时磁盘压缩和支持多达32个处理器的对称多处理支持。

服务器平台

  在选择不同的服务器平台时,我们需要记住,现在还没有一个适合于大型企业的通用平台(尽管许多首席信息官希望找到这么一款解决方案,而且一些厂商声称已经开发出这样的解决方案)。IT专家需要了解将服务器区分开的关键特性,它们应该根据它们对这些独有特性的价值而非成本或性能声明作出其服务器平台决策。

  选择适用于商业和决策支持环境的适当平台时,所依据的标准包括:复杂的处理能力、支持的有效用户数量、存储容量、可用性、可靠性、数据完整性、安全和灾难恢复。

  入门级服务器

  人门级服务器是最简单的一种计算机。它相对便宜,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从不同厂商和邮购公司购买得到。入门级服务器最易于安装和使用。它们适用于小型网络。但是,其可扩充能力最低。

  在配置入门级服务器时,应该仔细考虑以下因素:

  处理器

  一般来讲,应该购买经济上能够承受的最快的处理器。确保拥有足够的处理能力,以满足服务器所运行软件的最低要求。

  内存

  应该尽可能得大。这一级别的绝大多数服务器具有处理128MB的能力。

  扩展总线

  扩展总线是指能够将外设连接到其上的一行插槽。用户希望获得如PCI这样的高速总线。确保获得尽可能多的插槽,这样能够插人总线的插卡数量才不会受到限制。 磁盘驱动器

  许多台式机电脑使用价格便宜、被称为IDE的磁盘。这对于个人用户非常合适,然而对服务器来说却是不够的。与此相反,大多数入门级服务器采用SCSI驱动器来提高性能和可扩充性。虽然RAID磁盘子系统通常安装在不同的箱中,但是仍然可以使用。

  电源与机箱

  所有的服务器都应该配备超大型机箱,以便扩展。务必确保拥有足够的驱动器托架来安装额外的磁盘驱动器、光驱和数据备份系统。还要确保电源充足,通常要求300瓦。

  中档服务器

  与入门级服务器相比,中档服务器的优势包括:容错能力、扩展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充性。除了其内存和硬盘容量更大之外,它们还具有处理多个处理器的能力。中档服务器一般采用RAID子系统和高速I/O子系统来优化性能。

  因为大型服务器可以替代多个小型服务器,因此,用户必须权衡是购买多台小型服务器,还是购买少数几台大型服务器。另一方面,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统一的服务器就很可能使整个网络瘫痪,或者使业务功能不同用。与此相反,大型服务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和管理特性,因此服务器发生停机现象的可能性就非常小。数量较少的大型服务器还更易于操作,并且其费用比大量的小型服务器的维护费用低得多。

  大型机

  另一种选择就是用大型机作为服务器。大型机是在存储需要大量内存和磁盘空间的大型数据库方面非常出色的专用机器。大型机的一个缺点就是成本。它不但价格昂贵,而且通常需要专有软件来运行,并且其维护对员工的要求也非常高。大多数拥有大型机的企业还部署了专用服务器。大型机对许多小型企业和网络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中型企业也只是考虑使用服务器,而不是大型机身兼双职。

  要点

  服务器应该具备的三个特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充性。

  四类常见的服务器包括:文件、打印、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

  在选择服务器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兼容性、易于配置与维护、可扩充能力及其所支持的用户数量。

  所有服务器的主要组件包括:处理器、内存、总线、磁盘驱动器、电源和机箱
服务器的分类
 
服务器的分类(上)


服务器发展到了今天,服务器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适应于各种不同功能、不同应用环境下的特定服务器不断涌现。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服务器分类标准。
一、按应用层次划分

  按应用层次划分通常也称为\"按服务器档次划分\"或\"按网络规模\"分,是服务器最为普遍的一种划分方法,它主要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应用的层次(或服务器的档次来)来划分的。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服务器档次并不是按服务器CPU主频高低来划分,而是依据整个服务器的综合性能,特别是所采用的一些服务器专用技术来衡量的。按这种划分方法,服务器可分为: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1、入门级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是最基础的一类服务器,也是最低档的服务器。随着PC技术的日益提高,现在许多入门级服务器与PC机的配置差不多,所以目前也有部分人认为入门级服务器与\"PC服务器\"等同。。

  这类服务器所包含的服务器特性并不是很多,通常只具备以下几方面特性:

  ·有一些基本硬件的冗余,如硬盘、电源、风扇等,但不是必须的;
  ·通常采用SCSI接口硬盘,现在也有采用SATA串行接口的;
  ·部分部件支持热插拨,如硬盘和内存等,这些也不是必须的;
  ·通常只有一个CPU,但不是绝对,如SUN的入门级服务顺有的就可支持到2个处理器的;
  ·内存容量也不会很大,一般在1GB以内,但通常会采用带ECC纠错技术的服务器专用内存。

  这类服务器主要采用Windows或者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充分满足办公室型的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文件共享、数据处理、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这种服务器与一般的PC机很相似,有很多小型公司干脆就用一台高性能的品牌PC机作为服务器,所以这种服务器无论在性能上,还是价格上都与一台高性能PC品牌机相差无几,如DELL最新的PowerEdge4000 SC的价格仅5808元,HP也有类似配置和价格的入门级服务器。

  入门级服务器所连的终端比较有限(通常为20台左右),况且在稳定性、可扩展性以及容错冗余性能较差,仅适用于没有大型数据库数据交换、日常工作网络流量不大,无需长期不间断开机的小型企业。不过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目前有的比较大型的服务器开发、生产厂商在后面我们要讲的企业级服务器中也划分出几个档次,其中最低档的一个企业级服务器档次就是称之为\"入门级企业级服务器\",这里所讲的入门级并不是与我们上面所讲的\"入门级\"具有相同的含义,不过这种划分的还是比较少。还有一点就是,这种服务器一般采用Intel的专用服务器CPU芯片,是基于Intel架构(俗称\"IA结构\")的,当然这并不一种硬性标准规定,而是由于服务器的应用层次需要和价位的限制。

2、工作组服务器

  工作组服务器是一个比入门级高一个层次的服务器,但仍属于低档服务器之类。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它只能连接一个工作组(50台左右)那么多用户,网络规模较小,服务器的稳定性也不像下面我们要讲的企业级服务器那样高的应用环境,当然在其它性能方面的要求也相应要低一些。工作组服务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

  ·通常仅支持单或双CPU结构的应用服务器(但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SUN的工作组服务器就有能支持多达4个处理器的工作组服务器,当然这类型的服务器价格方面也就有些不同了);
  ·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内存和增强服务器管理功能的SM总线;
  ·功能较全面、可管理性强,且易于维护;
  ·采用Intel服务器CPU和Windows/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但也有一部分是采用UNIX系列操作系统的;
  ·可以满足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数据处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

  工作组服务器较入门级服务器来说性能有所提高,功能有所增强,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但容错和冗余性能仍不完善、也不能满足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但价格也经前者贵许多,一般相当于2 ̄3台高性能的PC品牌机总价。

3、部门级服务器

  这类服务器是属于中档服务器之列,一般都是支持双CPU以上的对称处理器结构,具备比较完全的硬件配置,如磁盘阵列、存储托架等。部门级服务器的最大特点就是,除了具有工作组服务器全部服务器特点外,还集成了大量的监测及管理电路,具有全面的服务器管理能力,可监测如温度、电压、风扇、机箱等状态参数,结合标准服务器管理软件,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服务器的工作状况。同时,大多数部门级服务器具有优良的系统扩展性,能够满足用户在业务量迅速增大时能够及时在线升级系统,充分保护了用户的投资。它是企业网络中分散的各基层数据采集单位与最高层的数据中心保持顺利连通的必要环节,一般为中型企业的首选,也可用于金融、邮电等行业。

  部门级服务器一般采用IBM、SUN和HP各自开发的CPU芯片,这类芯片一般是RISC结构,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UNIX系列操作系统,现在的LINUX也在部门级服务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前能生产部门级服务器的厂商通常只有IBM、HP、SUN、COMPAQ(现在也已并入HP)这么几家,不过现在随着其它一些服务器厂商开发技术的提高,现在能开发、生产部门级服务器的厂商比以前多了许多。国内也有好几家具备这个实力,如联想、曙光、浪潮等。当然因为并没有一个行业标准来规定什么样的服务器配置才能算得上部门级服务器,所以现在也有许多实力并不雄厚的企业也声称其拥有部门级服务器,但其产品配置却基本上与入门级服务器没什么差别,用户要注意了。

  部门级服务器可连接100个左右的计算机用户、适用于对处理速度和系统可靠性高一些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其硬件配置相对较高,其可靠性比工作组级服务器要高一些,当然其价格也较高(通常为5台左右高性能PC机价格总和)。由于这类服务器需要安装比较多的部件,所以机箱通常较大,采用机柜式的。

4、企业级服务器

  企业级服务器是属于高档服务器行列,正因如此,能生产这种服务器的企业也不是很多,但同样因没有行业标准硬件规定企业级服务器需达到什么水平,所以现在也看到了许多本不具备开发、生产企业级服务器水平的企业声称自己有了企业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最起码是采用4个以上CPU的对称处理器结构,有的高达几十个。另外一般还具有独立的双PCI通道和内存扩展板设计,具有高内存带宽、大容量热插拔硬盘和热插拔电源、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群集性能等。这种企业级服务器的机箱就更大了,一般为机柜式的,有的还由几个机柜来组成,像大型机一样。

  企业级服务器产品除了具有部门级服务器全部服务器特性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还具有高度的容错能力、优良的扩展性能、故障预报警功能、在线诊断和RAM、PCI、CPU等具有热插拨性能。有的企业级服务器还引入了大型计算机的许多优良特性,如IBM和SUN公司的企业级服务器。这类服务器所采用的芯片也都是几大服务器开发、生产厂商自己开发的独有CPU芯片,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一般也是UNIX(Solaris)或LINUX。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能生产高档企业级服务器的厂商也只有IBM、HP、SUN这么几家,绝大多数国内外厂家的企业级服务器都只能算是中、低档企业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适合运行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高处理速度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或大型企业。

  企业级服务器用于联网计算机在数百台以上、对处理速度和数据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大型网络。企业级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最高,系统可靠性也最强。

上面我们对服务器从宏观分类上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介绍,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类型服务器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并且会随着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各种层次的服务器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也许目前在部门级才有的技术将来某一天在入门级服务器中也必须具有。而且这几类服务器在业界也没有一个硬性标准来严格划分它们,多数来说它们是针对各自不同生产厂家的整个服务器产品线来说的。由于服务器的型号非常多,硬件配置也有较大差别,因此,用户不必拘泥于某某级服务器,而是应当根据自己网络的规模和服务的需要,并适当考虑相对的冗余和系统的扩展能力,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一个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服务器的要求也会随着不断增长,如果服务器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的话,那就不会出现较短时间内要重新购买服务器,我们只需购买一些扩展部件怒可完成对服务器性能的升级。
认识功能服务器- -


迎接功能服务器时代


迎接功能服务器时代

IDC预测功能服务器将改变全球服务器市场的面貌。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功能服务器自去年以来增长了166%,到2005年,该市场销售额将超过310亿美元,而2000年的销售额只有38亿美元。

使用功能服务器的理由
说起“服务器”,人们通常想到Comapq、Dell、IBM或Sun公司那些运行在世界各地企业中功能强大的设备。人们为何要用“小巧玲珑”的服务器代替这些“体大力强”的设备呢?
首先,让我们先分析一下需要完成多种任务的服务器的费用。大型公司需要大量服务器所具有的计算能力来支持成千上万名公司内部雇员和Internet上每天几百万个潜在的访问者。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公司并不需要过高的计算能力。
其次,只有少数雇员的小公司或远程办事处对自己的服务器没有很高的需求。因此,公司总部所需要的功能强大的服务器集群对于远程办事处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费用不仅限于硬件。专为小企业优化的服务器软件的费用相当于或超过硬件的费用。例如,不包括硬件,Novell Small Business Suite 5.1的价格为25个用户2695美元,而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Server 2000的价格为25个用户2498美元。功能服务器都具有关键的服务器功能(Web、E-mail、FTP、文件和打印功能)以及对VPN和远程用户的支持。Novell额外赠送了传真软件、病毒控制和客户机管理软件,而Microsoft则增加了传真软件和Web站点制作工具FrontPage 2000。因此,尽管Novell和Microsoft提供了更多的特性,但是功能服务器包括与基本上免费的硬件捆绑在一起的所有真正需要的软件。或者,也可以说,厂商卖给你硬件,送给你免费软件。
再次,功能强大也意味着高复杂性。小公司希望获得技术支持和易于使用的系统。甚至具有充足技术支持的大公司也面临着为远程办事处提供服务的人员短缺。
功能服务器中捆绑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帮助小企业方便、低价地得到所需的服务。尽管每种产品都收取一定的开发费用以提供管理软件,但它们都采用了某种Linux版本,从而大大降低了软件费用。Linux领域中的一些公司现在向用户提供定制软件,使用户“只需添加软件”即可拥有自己的功能服务器。
将可用于Linux的硬件与标准的基于PC的服务器驱动程序恰当地结合起来需要一定的经验。配置所需的软件服务(例如Web、E-mail和FTP服务器)需要更多的Linux使用或开发经验。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明智的做法是以硬件扩展能力为代价换取搭配合适的硬件和软件以及预配置服务。而这些公司正是功能服务器的目标市场。
最后,功能服务器比传统的服务器的耗电量更低。一台台式PC大约需要200瓦,服务器一般最少需要300瓦。而即使耗电量最大的功能服务器也只需要60瓦。
尽管这些功能服务器具有很多通用特性,但每种功能服务器仍是不同的设备,具有自己的个性。将Linux操作系统隐藏于用户的视线之外,使得每家厂商必须在技术性和简便性之间权衡。每种功能服务器都提供用于命令行操作的telnet软件。
不要认为“小巧玲珑”的服务器不能处理合理的工作负载。例如,仅配置一个200MHz MediaGMX处理器和64MB RAM的Celestix设备每天可支持高达一百万次的Web页请求和40万封电子邮件。Rebel NetWinder承诺可以处理每秒450次Web页请求(每天可处理3千8百多万次),Cobalt公司的Qube 3每天也可以处理3千5百万个Web对象。
但是,除了费用等因素之外,这些功能服务器小巧玲珑,在充满危险性技术的网络世界中,它不会给你带来安全威胁。功能服务器针对一些任务进行了优化,可以相当出色地执行这些任务。
今天,在拥有十几台安装在机架式集群中的巨型四路服务器的同时,小巧的专用设备却能够提供一种理想的替代选择。

功能服务器可以减少IT负担
功能服务器本质上是“瘦服务器”,就是说它们专门用于在网络上执行单一功能。这类封装式设备一般配置Intel或RISC处理器,安装了预配置操作系统和专用应用软件,使用户可以开箱即用,满足企业的需求。
应用部署变得越来越复杂,基础设施越来越难于维护,因此功能服务器的实用性对于系统管理来说不啻是一种福音。
今天功能服务器正在被推向市场以满足不同需要,如Web主机托管、电子邮件路由、数据库服务、缓存与负载均衡、VPN与防火墙安全以及SSL(安全套接层)加速。尽管功能服务器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每种设备专用于执行上述多种任务中的唯一一项任务。
与多功能服务器相比,因为功能服务器的软件是预先测试和预先安装的,所以功能服务器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功能服务器通常只需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的时间就可完成部署,而且其价格也低于或相当于通用服务器。由于消除了系统配置的不同,因此管理员可以更容易地维护功能服务器。
尽管功能服务器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并非完美无缺。例如,选择功能服务器会把你限制在拥有专门技术的某一家厂商上,从而有可能限制了你的灵活性,使你受厂商产品可用性的摆布。而且,它们并不总能提供较低的拥有成本。与管理几百台专用设备相比,利用几台通用服务器进行工作负载整合可以提供明显的资本-成本优势。
虽然大多数功能服务器目前的价格比配置齐全的通用服务器要低,但是当开始考虑到方便性和部署速度等特性优点时,专用设备的价格模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请仔细研究你当前和计划中的基础设施的需要,弄清自己的目标。高端功能服务器的价格高达4万美元,在对功能服务器进行投入之前,用户应该很好地确保结构上的一致性。■


功能服务器提供的服务
● 共享Internet接入,这种接入有时通过集成DSL调制解调器实现。
● Linux操作系统(隐蔽得很好)。
● 用于管理和公共/专用Web站点的Web服务器(Apache)。
● Web缓存服务。
● E-mail服务器(POP3、IMAP和 SMTP)。
● FTP服务器。
● 用于Windows、Mac以及Unix客户机的文件服务器。
● 打印服务器。
● DNS服务器。
● 为适当的服务器和Internet接入自动配置客户机的DHCP服务器。
● 基本防火墙安全。
● 隐蔽内部网络地址不让Internet发现的网络地址翻译。
● 对VPN的支持,可安全地通过Internet连接专用网络。
● 远程用户认证和连接支持。


使用功能服务器的5点建议
1.不要相信即插即用的保证——安排出一天的时间,使各种设备都运行起来并连接到网络。在功能服务器上配置Internet接入、E-mail和文件共享功能比在所有的工作站点配置它们需要的时间更少。
2.每次重新配置时,都要重新进行测试。这样做最终可以节省时间,使你尽早开始工作。在所有的Windows客户机正确配置之前,Internet功能设备就可以运行了。但是在服务器和客户机正确进行通信之前,仍有工作要做。
3.与ISP或公司总部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朋友。当你想自己弄明白那些必须掌握的东西时,没有什么比来自专家的建议更能节省时间了。甚至在有高手指点的情况下,你也得为Internet连接混乱做好两天的时间准备,如果将现有Web站点迁移到新Internet功能设备上的话,出现混乱的时间将更长。
4.不要期望可以从使用高级目录的Novell NetWare或Microsoft Windows 2000得到高水平的文件和打印服务。用户管理和文件访问采用的是Windows网络邻居广泛使用的服务器消息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水平上,不提供文件控制的详细信息和事务处理记录。
5.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价格低廉的功能服务器发挥出高端集群多处理器服务器那样的作用以及支持复杂的电子商务交易将会令你失望。Internet功能服务器在定义明确的功能范围内提供很高的价值。只要不超出功能服务器的范围,你就会感到满足。
三种服务器的结构- -

相信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各种媒体上经常按塔式、机架式和刀片式这三种结构来划分服务器,服务器的外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划分呢?主要原因就是具体的应用环境不同,塔式服务器长得跟我们平时用的台式机一样,占用空间比较大,一般是一些小型企业自己使用自己维护;而机架式服务器长得就像卧着的台式机,可以一台一台的放到固定机架上,因此而得名,它可以拿去专业的服务器托管提供商那里进行托管,这样每年只需支付一定的托管费,就免去了自己管理服务器的诸多不便;而刀片服务器是近几年才比较流行的一种服务器架构,它非常薄,可以一片一片的叠放在机柜上,通过群集技术进行协同运算,能够处理大量的任务,特别适合分布式服务,如作为WEB服务器。

看完上面的简单介绍,相信各位对这3种服务器已经有个基本的认识了,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细说,为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

  什么是塔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应该是大家见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类型,因为它的外形以及结构都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当然,由于服务器的主板扩展性较强、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个头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服务器的主机机箱也比标准的ATX机箱要大,一般都会预留足够的内部空间以便日后进行硬盘和电源的冗余扩展。


由于塔式服务器的机箱比较大,服务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余扩展更可以很齐备,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应该说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服务器就是塔式服务器。我们平时常说的通用服务器一般都是塔式服务器,它可以集多种常见的服务应用于一身,不管是速度应用还是存储应用都可以使用塔式服务器来解决。

就使用对象或者使用级别来说,目前常见的入门级和工作组级服务器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服务器结构类型,一些部门级应用也会采用,不过由于只有一台主机,即使进行升级扩张也有个限度,所以在一些应用需求较高的企业中,单机服务器就无法满足要求了,需要多机协同工作,而塔式服务器个头太大,独立性太强,协同工作在空间占用和系统管理上都不方便,这也是塔式服务器的局限性。不过,总的来说,这类服务器的功能、性能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用户的要求,其成本通常也比较低,因此这类服务器还是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支持。

  什么是机架式服务器:

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机架服务器是一种外观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服务器,配合机柜统一使用。可以说机架式是一种优化结构的塔式服务器,它的设计宗旨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服务器空间的占用,而减少空间的直接好处就是在机房托管的时候价格会便宜很多。

为什么说机架式服务器是作为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器模式?
正如大家所知,很多专业网络设备都是采用机架式的结构(多为扁平式,活像个抽屉),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这些。这些设备之所以有这样一种结构类型,是因为他们都按国际机柜标准进行设计,这样大家的平面尺寸就基本统一,可把一起安装在一个大型的立式标准机柜中。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使设备占用最小的空间,另一方面则便于与其它网络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同时机房内也会显得整洁、美观。

机架服务器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服务器。机柜的尺寸也是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动拖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器的标高灵活调节高度,以存放服务器、集线器、磁盘阵列柜等网络设备。服务器摆放好后,它的所有I/O线全部从机柜的后方引出(机架服务器的所有接口也在后方),统一安置在机柜的线槽中,一般贴有标号,便于管理。

现在很多互联网的网站服务器其实都是由专业机构统一托管的,网站的经营者其实只是维护网站页面,硬件和网络连接则交给托管机构负责,因此,托管机构会根据受管服务器的高度来收取费用,1U的服务器在托管时收取的费用比2U的要便宜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结构的服务器现在会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事业。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机架式服务器因为空间比塔式服务器大大缩小,所以这类服务器在扩展性和散热问题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配件也要经过一定的筛选,一般都无法实现太完整的设备扩张,所以单机性能就比较有限,应用范围也比较有限,只能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如远程存储和Web服务的提供等,但由于很多配件不能采用塔式服务器的那种普通型号,而自身又有空间小的优势,所以机架式服务器一般会比同等配置的塔式服务器贵上20-30%。至于空间小而带来的扩展性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由于采用机柜安装的方式,因此多添加一个主机在机柜上是件很容易的事,然后再通过服务器群集技术就可以实现处理能力的增强,如果是采用外接扩展柜的方式也能实现大规模扩展,不过由于机架式服务器单机的性能有限,所以扩展之后也是单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倍,所以这类服务器只是在某一种应用种比较出色,大家就把它划为功能服务器,这种服务器针对性较强,一般无法移做它用。

  什么是刀片服务器?

对于企业和网络信息提供商来说,无限增长的数据必须集中存储和处理,于是未来的网络发展呈现出集中计算的趋势。集中管理模式与现有的分散管理模式,对服务器提出了新的要求:节约空间、便于集中管理、易于扩展和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成为对下一代服务器的新要求。

作为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器来说,性能已不仅仅是评价服务器的唯一指标了,用户更关心的是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目前服务器集群已经在市场上得以广泛应用,而新一代机架式服务器也开始进入市场,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随着网络向更深层面发展,下一代服务器将会是Blade
Server(刀片服务器)。
刀片服务器是一种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其中每一块\"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主板。它们可以通过本地硬盘启动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2000、Linux、Solaris等等,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主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用系统软件将这些主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板可以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体性能。而由于每块\"刀片\"都是热插拔的,所以,系统可以轻松地进行替换,并且将维护时间减少到最小。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配置可以通过一套智能KVM和9个或10个带硬盘的CPU板来实现。CPU可以配置成为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机架中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新型的智能KVM转换板共享一套光驱、软驱、键盘、显示器和鼠标,以访问多台服务器,从而便于进行升级、维护和访问服务器上的文件。


  克服服务器集群的缺点
作为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技术,服务器集群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的稳定性和/或核心网络服务的性能,还可以提供冗余和容错功能。理论上,服务器集群可以扩展到无限数量的服务器。无疑,服务器集群和RAID镜像技术的诞生为计算机和数据池的Internet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其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高端专用服务器。

但是,服务器集群的集成能力低,管理这样的集群使很多IDC都非常头疼。尤其是集群扩展的需求越来越大,维护这些服务器的工作量简直不可想像,包括服务器之间的内部连接和摆放空间的要求。这些物理因素都限制了集群的扩展。“高密度服务器”--Blade
Server的出现适时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高密度服务器内置了监视器和管理工具软件,可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地堆放在一起。配置一台高密度服务器就可以解决一台到一百台服务器的管理问题。如果需要增加或者删除集群中的服务器,只要插入或拔出一个CPU板即可。就这个意义上来说,Blade
Server从根本上克服了服务器集群的缺点。
集群通信介绍- -



一、 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
集群(英文名为:Trunking),是一种多用户共用一组通信信道而不互相影响的技术。集群这一技术概念其实已在双向的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集群通信系统能使大量的用户共享相对有线的频率资源,即系统的所有可用信道可为系统内所有用户共用,具有自动识别用户,自动并动态地分配无线信道的功能,是一种多用途,高效率的移动调度通信系统
二、 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1、 集群使用的频率
集群的工作频段为800兆频段,具体的:
· 上行频段为:806~821(MHz);下行频段为:851~866(MHz);
· 邻道之间的频率间隔为:25KHz;
· 集群系统中,通信的双方(基站和用户终端)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实现双向通信;
· 一组频点的上下行频率间隔为:45MHz;
2、 集群通信的工作方式
集群系统中基站采用双频全双工的工作方式,用户终端则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调度模式下,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电话模式下,若用户终端为全双工类型的终端可采用双频全双工方式;若为单工用户机,则只能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双频全双工的定义:通信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任何一方在发射的同时也能接收,操作方便,无需进行按键通信。
双频半双工的定义:通信的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一方(基站)为全双工方式工作;另一方为单工方式,即在发射的同时无法接收,在接收的同时也无法发射,只能采用按键发话,松键收听的方式。
3、 集群系统的组网方式
模拟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小容量大区制的覆盖(又称为单站结构),模拟联网的集群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大容量小区制的覆盖(又成为蜂窝网结构);
所谓大区制是指用一个基站覆盖整个业务区,业务区半径一般为30km左右,以可大至60km。大区制一般可容纳几千至上万用户。
所谓小区制是将整个服务区话分为若干无线小区(有称基站区),每个小区服务半径为2~10km。采用该组网方式的系统中频率可以重复利用,而且根据小区分割模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频率复用方式。
4、 集群系统的基本功能
集群系统所共有的基本功能如下:
1、具有强劲的调度通信功能;
2、兼备有与公共电话网和公共移动通信网互联的电话通信功能;
3、智能化的用户移动行管理功能;
5、 智能化的无线信道分配管理、系统控制和交换功能;
三、 集群通信系统分类
1、按控制方式分
有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集中控制是指一个系统中有一个独立的智能控制器统一控制、管理资源和拥护。分布式控制方式是指每个信道都有一个单独的控制起,这些控制器分别独立的控制、管理相应的系统资源和一部分用户。
2、按信令方式分
有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方式。共路信令是指基站或小区内设定了一个专门的信道作为控制信道,用以接收用户机发出的通信、入网等请求信号,同时传输系统的控制信令,向用户下达信道分配信息和用户通知信息。
3、按通话占用信道分
有信息集群、传输集群和准传输集群。信息集群是指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该信道仍为该用户保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0秒左右),以确保该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再次呼叫时仍能成功占用信道,如此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传输集群是指当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新道立即释放,以提供系统再次分配,如此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准传输集群是介于以上两种之间的一种集群方式,即信道保留的时间略短于信息集群(一般为3秒左右)。
4、按信令占信道方式分
有固定式和搜索式。固定实是指信令信道(控制信道)是系统中固定的一个信道,用户在入网或业务请求式固定向该信道发起请求;搜索式是指信令信道不固定,由系统随机指定,用户每次入网或业务请求均必须搜索信令信道。

模拟集群

一、设备及组织结构
本公司三个集群基站均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SMARTNETII,系统组成如图所示,主要由中央控制器、电话互联终端、集群信道机、收发天线共用器、天线、系统管理终端、系统监视终端、移动台和手机等设备组成。如图3-1
中央控制器:
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选择和分配可用信道;监视话音信道活动;监测和报告告警情况;为系统管理提供接口等。
电话互联终端(CIT):
是集群通信网与有线电话网的接口,供调度台和移动台自动接入有线电话网之用。
集群信道机:
分为控制信道和话音信道,提供中央控制器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每个信道机要求一部发射机和一部收发信机全双工工作。
系统管理终端:
提供系统操作员输入或修改系统运行参数、设备状态及告警报告、调整系统定时及系统接续参数、报告信道工作状态及控制用户接入系统等。
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包括从天线到传输线接头为止的所有匹配、平衡、移相或其他耦合装置,包括天线、发射机合路器、接收机多路耦合器、传输线、雷电保护和避雷器及塔顶放大器等。

模拟集群系统组织结构图
二、功能简介
1、 用户终端实现的功能:
组呼:通话小组是集群系统中最基本的通信组织。通过用户机编码可以将多个用户机编在一个通话小组中,用户机按键进行组呼,只有同一组码的用户机才能与本小组内的成员进行通信。
私线呼叫(单呼):一个用户机能有选择性地指定用户与其建立单独通话。
呼叫提示:由一方用户机发起的对另一方用户机的寻呼,被叫的一方机器会间隔几秒钟发出\"嘟嘟\"的响声,直到被叫用户响应,同时被叫方的机器将会显示主叫方的用户ID;被叫用户此时若直接按键,会向主叫方发起一次私线呼叫。
电话互连:集群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拨打有线电话(市话、长话),市话用户也可通过二次拨号与集群用户建立电话通信。
紧急呼叫:由用户按紧急呼叫键发起,紧急呼叫具有最高等级,当信道遇忙时,通常有两种方式:队首式和强拆式。
2、 系统管理实现的功能:
系统对用户机ID码的识别和管理
用户每一次申请,系统都必须对其ID码进行认别,以辨别其合法性及小组归属。
用户机功能的遥闭、授权、开启
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分散在各处的用户机进行空中关闭---遥闭或开启。系统也可以对用户机优先等级、电话功能等进行远程授权或取消。
遇忙排队
当用户发起呼叫申请时,系统内无空闲信道,则系统记录下用户机的ID码并进行排队,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动态的信道分配
由系统中央控制器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向用户提供动态的信道分配。
故障弱化模式
当中央控制器或所有的控制信道故障时,系统会工作在故障弱化模式下,这时所有用户机以常规模式工作,占用用户机编程时设定的故障弱化信道进行通信。
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状态监视、系统参数的调整
· 系统能对于当前发生在信道机或控制器部件上的故障作出响应和处理,将故障的部件自动暂闭,以使系统不再将用户的通信分配上去。
· 系统对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行不断的监视,如哪些/哪个信道机被占用,哪些空闲,哪些故障等,以便在信道分配时作出准确的处理。
· 系统内有大量的参数,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终端进行及时的远程调整。

数字集群

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s)是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了多项先进的数字话技术,能在一部iDEN用户机上集成了调度、电话、短信、数传四项功能。其先进的无线射频技术使得一个25kHz的载频上容纳6路话音,从而使得有限的频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利用。iDEN数字集群通信网具有大容量、大覆盖区、高保密和高通话清晰度的特点。
1、 组织结构及设备
iDEN的基本组织结构包含: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
运行管理中心(MSO):是上层网络控制和交换设备所在的机房,负责执行系统的日常管理,为长期的网络工程系统监控和规划工具提供数据库资料。在MSO中包含的子系统为: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OMC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
操作维护中心(OMC):承担对全网设备的管理,对运行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收集运行数据,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ADC):实现对用户进行的开、关、授权、采集计费数据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 包含了分布在全市各个方向上的基站(EBTS-增强型基站传输系统)。各个基站通过E1数字中继线路与MSO设备联接。在本公司的iDEN基站系统中目前分布在外环线以内的基站均为3扇区的基站,分布在外环线以外的基站为全向基站。
调度子系统包含以下设备:
调度应用处理器(DAP):为调度通信提供了总体的协调、控制和实时的调度呼叫处理,实现了调度通信时所需的资源管理、用户访问控制、位置跟踪和调度子系统内所有设备的网络管理,同时也为OMC子系统提供接口;DAP包含了D-HLR、D-VLR、i-HLR
· D-HLR:调度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硬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用户与调度通信相关的身份码、权限、通话组号、开设的调度业务类别等;
· D-VLR:调度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在系统中当前一开机的调度用户状态、位置以及相关权限等;
· i-HLR:分组业务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与分组数传业务相关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为用户的分组数传业务分配的IP地址;
快速分组交换机(MPS):在DAP的控制下将来自基站的话音分组进行复制,根据DAP的指令在各个基站之间实现话音分组的交换。
移动数据网关(MDG):是一个企业基叫环路由器,通过该接口网关可以建立起与其他intranet或internet的互联路由
互联子系统包括以下设备:
移动交换中心(MSC):为iDEN用户的电话通信提供了控制管理和实时的呼叫处理和话音交换功能。另一方面,又为MSC与公共电话网(PSTN)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接口。MSC包含了T-HLR和T-VLR
· T-HLR:电话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集成在MSC交换机核心内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所有用户与电话通信相关的身份码、业务类型和状态等。
· T-VLR:电话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交换机核心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当前开机用户的位置、状态等。
短消息业务服务中心:(SMS-SC)为用户的短消息提供接收、存储和转发功能。
基站控制器(BSC): 是基站与MSC之间的接口,又称为A接口。它一方面实现了将电话通信的话音从EBTS接续至MSC进行交换;另一方面也将公共有线电话网内的交换信令转换为移动电话应用信令,为移动用户与PSTN之间的通信建立信令握手。BSC包括BSC-CP,和BSC-XCDR
· BSC-CP(基站控制器-处理器):承担呼叫处理,包括信令转换、话音接续等。
· BSC-XCDR(基站控制器-话音变码器): 提供PSTN网内使用的PCM话音编码和iDEN EBTS系统内使用的VSELP话音编码之间的转换

iDEN基本网络结构
二、关键技术
· 时分多址TDMA技术: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在分割成若干个时隙。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间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受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台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时隙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出来。
iDEN系统把每个25kHz信道分割为6个时隙,每个时隙占15ms。
· VESLP语音编码技术(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技术):将90ms的模拟话音压缩为15ms的数字信号。以适应其在一个15ms的时隙信道内传送。
· M-16QAM调制技术(多路复用-16点阵正交振幅调制技术):这是一种专为集群系统设计的调制技术这种调制方式具有线形频谱,克服时间扩散产生的影响。
三、 承载业务
1、新增的用户机功能
新增的调度功能:
· 组呼
--本地呼叫(支持用户在其归属的Service Area的小区内进行呼叫)
--选区呼叫(支持用户选择某一Service Area进行呼叫)
--广域呼叫(支持用户在iDEN区域网络的任何位置进行呼叫)
· 单呼
--私线呼叫
--呼叫提示
· 紧急呼叫-在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后,允许该用户强拆本组用户在用的通信,使本组内所有成员均收听到其话音;
· 单站操作模式(ISO)---- ISO功能支持当一个基站失去与MSO的链接后,仍能保持在该机站范围内的受限的调度功能
· 移动用户状态消息----允许有增强功能的MS单机向iDEN增强型调度台或其他有此功能的MS发送预定义的状态短信;
· 多组通信(MSTG)---- MSTG支持调度模式下可访问一个主要的通话组和3个辅助的通话组;
增强的电话功能:
· 蜂窝小区和双工漫游
· 呼叫等待、三方会谈、呼叫转移
· 自动漫游和越区切换
短消息收发功能-在用户机不具备接收短信的条件下(如:关机、不在服务区或手机存储器已满等),信息存储在短信中心内,在用户可以接受时(如开机并在服务区内等),信息发送给用户;
分组数传功能-在16QAM调制技术下,一个载频的传输速率为22Kbit/s;
2、新增的系统管理功能
(1) 配置管理,如:改变显示基站设备及系统网络管理设备的配置、改变和显示控制用户机的数据库、报告所有数据库的最新数据、确定用户机的使用功能等
(2) 计费管理:记录用户机在空中的使用时间和时长,输出记录的数据到计算机
(3) 错误诊断管理:显示各类设备的故障报告、告警报告、输出各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进行环路反馈的测试等。
(4) 安全保密管理:控制有关人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提供用户机的无线遥毙、开启功能等。
(5) 运行管理:对运行着的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收集和处理各类运行数据。
四、用户机编码结构
·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国际移动终端设备身份码,这是一台用户终端再生产过程中有生产厂家根据国际标准给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机器编号。该编码长15个字节,编写在移动台硬件芯片(如SIM卡)中。
·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 国际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服务提供商为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身份码。改编码长15个字节,系统首先在上层网络设备中进行分配,在数据库中建立并存储起IMEI于IMSI的唯一对应关系,移动台在首次开机注册时在通过了系统鉴定后,由控制信道上读取并自动存储在移动台内存中。
· TMSI(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临时的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系统在移动台每次的开机或更新位置区域时分配的编码,在VLR范围内唯一。该编码是为了防止用户身份的盗用,同时节省呼叫建立的时间。
· MSISDN(Mobile Station ISDN)-移动台ISDN号码,是一个电话号码,它唯一地标识了移动它在iDEN网和PSTN网内的身份,iDEN用户在电话通信时使用该号码。该号码长度部超过15个字节。
· FLEET & MEM-调度大组号及成员号,大组号在整个iDEN系统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单位或团体;成员号则在该大组范围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调度用户单机。
· Talkgroup-通话组号,在FLEET范围内唯一,它将FLEET范围内的成员组织为一个一个独立调度的小组。
五、 用户机与系统之间的部分叫呼过程
1、关于用户机的身份码分配过程
? 首先由管理员登录到系统管理终端连接到系统的HLR(归属位置登记器),将记录在用户机CPU内存中的串号(IMEI-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登记到HLR中,为其分配一个在系统中有效的且唯一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参数,包括编组情况。所有这些参数必须确保在HLR内正确地成功注册。
在HLR中IMEI和IMSI必须都保持唯一,即一个IMEI对应一个IMSI,一个IMSI也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机。
2、 用户机在系统中的登记过程
用户机的每次开机时与系统之间相互传递数据的过程为登记过程。
用户机在注册后的首次登记时将IMEI通过基站传送至系统中心设备,系统收到后与用户机之间执行鉴证过程。当鉴证通过后,将IMSI、Individual ID(一个半固定的身份码)等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以后每次的开机时所触发的登记过程向系统发送IMSI,在鉴证通过后收到Individual ID等。
用户机在成功地开机登记后到关机之前,每次位置更新和业务通信申请时,均向系统传递Individual ID。
用户机的鉴证过程:
系统HLR产生一个随机数,传送到系统的CPU上执行一次运算(特定的运算程序)得到与此随机数相应的结果值,保存在VLR(访问位置寄存器)中。随机数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收到随机数后由用户机的CPU进行相关的运算,并将其得到的结果数通过基站传送给VLR,VLR将此结果数与系统运算的结果数比较,两数相等,则鉴证正确,通过;反之则鉴证失败,系统拒绝该用户机入网。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