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淘宝精选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后绑定Q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微信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发布信息
搜索
搜索
支持我们
使用96IE来支持论坛
首页
任务
勋章
签到
签到等于每天打卡
导读
QQ解除绑定
邀请码
装机必备的软件、去广告版
装机助手
装机网
精品操作系统下载
免费邀请码
记录
Doing
每日签到
本版
帖子
用户
PCOS技术网
»
首页
›
≡技术交流≡
›
电脑技术交流
›
如何计算CPU供电所需要的电容数量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93
|
回复:
2
如何计算CPU供电所需要的电容数量
[复制链接]
wangwang_168
wangwang_168
当前离线
积分
0
IP卡
狗仔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9 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随着处理器的技术发展,主板在处理器供电电路设计越来越受到广大DIY玩家关注。而作为主板的灵魂—电容就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什么日系电容啊,红宝石电容啊,全固态电容啊,总之名字越炫就越好。那究竟为什么好呢?就好在名字炫吗?且听我为各位看官慢慢道来。
简单的说,电容是用来滤波的,如果所有交流电都像直流电那么稳定,呈直线状输出,那么我们将不再需要电容。交流电会这样吗?当然不会,会就不叫交流电了。所以,我们不仅需要电容,而且需要很多电容。至于具体需要多少?我们可以这么计算,CPU的供电严格来讲分为输入和输出两部分:输入代表给CPU供电的部分;输出代表CPU的输出功率部分。
一.输入部分的计算
现在的CPU都是用电源的12V接口供电输入的,我们以输入给CPU 100W功率来计算:100/12=8.333A,那么我们需要输入的电容能适应8.333A的Ripper涟波电流Ripper Current(以下简称涟波电流)。如果无法吸收过多的涟波电流,就会造成输入电流品质不良,影响稳定。
当然,1颗电容是不够的。普通的电解电容大致有三种常用规格。我们以日系松下的电解液电容为例,一颗10*16mm的松下电容能承受2A,8*20mm的能承受1.87A,10*12.5mm的能承受1.54A ,因此要对付8.333A的涟波电流,10*16规格的也需要4颗以上(4×2=8A<8.333A) 。当然实际应用中可以稍微小一些,不用做满,因为这里的cpu功率是按照瞬时最大功率计算的,现实中很少会真正发生。
为了更好理解电容数量和CPU功率的关系,我们打个比方来解析。假如现在有一块主板,他们都是用的4颗OCR的330uF 16V固态电容。而固态电容比电解液电容要能承受更多的涟波电流,输入OCR固态电容的涟波电流是6A。这样计算公式如下:6A×4×12V=288W ,能够提供288W的功率给CPU。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计算一下市场上其他主板的输入电容能对应输出多少W功率给CPU。
二.输出部分的计算
通常输出部分的用料总会比计算出的要少很多(这些是靠用料经验来决定的)。因为CPU输出功率是个不稳定值,最高输出功率和最低会有很大的落差。如果完全按最大输出功率来设计用料,即使不惜工本,按照目前机箱的规格,主板PCB上是排不下那么多电容的。
我们用CPU输出100W来计算用料。通常CPU的工作电压在1.35V左右,那输出的电流强度就是 100/1.35=74.074A,换而言之,所有输出电容可承受的涟波电流总和要等于或大于74A才是最理想搭配。
假如一款主板使用了8颗OCR 1500uF 2.5V的固态电容,官方公布每颗能承受电流为7.2A也就是57.6A。这样,和理想状态还是有一定差距,更不要说,如果都换成普通电解液电容,差距就更大。但即使换成电解液电容,由于cpu输出功率波动极大的特性,主板还是能正常工作的。
看了上述的长篇技术分析,大家如果脑子还没发晕,那么恭喜,你对电容在主板中的作用,已经真正领悟了。如果晕了也没关系,听我说,简而言之,第一,电容理论上是越大越好,如果电容不够大,CPU超频后无法提供稳定电流,那主板在超频方面的表现势必会弱很多。第二,如果全部采用普通电解电容,那么,需要主板超大才行,否则排不下。这也是高端主板和一些以超频为功能诉求的主板,大量采用固态电容供电的缘由所在。固态电容供电对大功率CPU(类似普通CPU超频状态),比普通电解液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回复
使用道具
违规提醒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wangwang_168
wangwang_168
当前离线
积分
0
IP卡
狗仔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
发表于 2008-4-19 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计算CPU供电所需要的电容数量
随着处理器的技术发展,主板在处理器供电电路设计越来越受到广大DIY玩家关注。而作为主板的灵魂—电容就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什么日系电容啊,红宝石电容啊,全固态电容啊,总之名字越炫就越好。那究竟为什么好呢?就好在名字炫吗?且听我为各位看官慢慢道来。
简单的说,电容是用来滤波的,如果所有交流电都像直流电那么稳定,呈直线状输出,那么我们将不再需要电容。交流电会这样吗?当然不会,会就不叫交流电了。所以,我们不仅需要电容,而且需要很多电容。至于具体需要多少?我们可以这么计算,CPU的供电严格来讲分为输入和输出两部分:输入代表给CPU供电的部分;输出代表CPU的输出功率部分。
一.输入部分的计算
现在的CPU都是用电源的12V接口供电输入的,我们以输入给CPU 100W功率来计算:100/12=8.333A,那么我们需要输入的电容能适应8.333A的Ripper涟波电流Ripper Current(以下简称涟波电流)。如果无法吸收过多的涟波电流,就会造成输入电流品质不良,影响稳定。
当然,1颗电容是不够的。普通的电解电容大致有三种常用规格。我们以日系松下的电解液电容为例,一颗10*16mm的松下电容能承受2A,8*20mm的能承受1.87A,10*12.5mm的能承受1.54A ,因此要对付8.333A的涟波电流,10*16规格的也需要4颗以上(4×2=8A<8.333A) 。当然实际应用中可以稍微小一些,不用做满,因为这里的cpu功率是按照瞬时最大功率计算的,现实中很少会真正发生。
为了更好理解电容数量和CPU功率的关系,我们打个比方来解析。假如现在有一块主板,他们都是用的4颗OCR的330uF 16V固态电容。而固态电容比电解液电容要能承受更多的涟波电流,输入OCR固态电容的涟波电流是6A。这样计算公式如下:6A×4×12V=288W ,能够提供288W的功率给CPU。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计算一下市场上其他主板的输入电容能对应输出多少W功率给CPU。
二.输出部分的计算
通常输出部分的用料总会比计算出的要少很多(这些是靠用料经验来决定的)。因为CPU输出功率是个不稳定值,最高输出功率和最低会有很大的落差。如果完全按最大输出功率来设计用料,即使不惜工本,按照目前机箱的规格,主板PCB上是排不下那么多电容的。
我们用CPU输出100W来计算用料。通常CPU的工作电压在1.35V左右,那输出的电流强度就是 100/1.35=74.074A,换而言之,所有输出电容可承受的涟波电流总和要等于或大于74A才是最理想搭配。
假如一款主板使用了8颗OCR 1500uF 2.5V的固态电容,官方公布每颗能承受电流为7.2A也就是57.6A。这样,和理想状态还是有一定差距,更不要说,如果都换成普通电解液电容,差距就更大。但即使换成电解液电容,由于cpu输出功率波动极大的特性,主板还是能正常工作的。
看了上述的长篇技术分析,大家如果脑子还没发晕,那么恭喜,你对电容在主板中的作用,已经真正领悟了。如果晕了也没关系,听我说,简而言之,第一,电容理论上是越大越好,如果电容不够大,CPU超频后无法提供稳定电流,那主板在超频方面的表现势必会弱很多。第二,如果全部采用普通电解电容,那么,需要主板超大才行,否则排不下。这也是高端主板和一些以超频为功能诉求的主板,大量采用固态电容供电的缘由所在。固态电容供电对大功率CPU(类似普通CPU超频状态),比普通电解液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违规提醒
显身卡
wangwang_168
wangwang_168
当前离线
积分
0
IP卡
狗仔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
发表于 2008-4-19 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计算CPU供电所需要的电容数量
随着处理器的技术发展,主板在处理器供电电路设计越来越受到广大DIY玩家关注。而作为主板的灵魂—电容就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什么日系电容啊,红宝石电容啊,全固态电容啊,总之名字越炫就越好。那究竟为什么好呢?就好在名字炫吗?且听我为各位看官慢慢道来。
简单的说,电容是用来滤波的,如果所有交流电都像直流电那么稳定,呈直线状输出,那么我们将不再需要电容。交流电会这样吗?当然不会,会就不叫交流电了。所以,我们不仅需要电容,而且需要很多电容。至于具体需要多少?我们可以这么计算,CPU的供电严格来讲分为输入和输出两部分:输入代表给CPU供电的部分;输出代表CPU的输出功率部分。
一.输入部分的计算
现在的CPU都是用电源的12V接口供电输入的,我们以输入给CPU 100W功率来计算:100/12=8.333A,那么我们需要输入的电容能适应8.333A的Ripper涟波电流Ripper Current(以下简称涟波电流)。如果无法吸收过多的涟波电流,就会造成输入电流品质不良,影响稳定。
当然,1颗电容是不够的。普通的电解电容大致有三种常用规格。我们以日系松下的电解液电容为例,一颗10*16mm的松下电容能承受2A,8*20mm的能承受1.87A,10*12.5mm的能承受1.54A ,因此要对付8.333A的涟波电流,10*16规格的也需要4颗以上(4×2=8A<8.333A) 。当然实际应用中可以稍微小一些,不用做满,因为这里的cpu功率是按照瞬时最大功率计算的,现实中很少会真正发生。
为了更好理解电容数量和CPU功率的关系,我们打个比方来解析。假如现在有一块主板,他们都是用的4颗OCR的330uF 16V固态电容。而固态电容比电解液电容要能承受更多的涟波电流,输入OCR固态电容的涟波电流是6A。这样计算公式如下:6A×4×12V=288W ,能够提供288W的功率给CPU。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计算一下市场上其他主板的输入电容能对应输出多少W功率给CPU。
二.输出部分的计算
通常输出部分的用料总会比计算出的要少很多(这些是靠用料经验来决定的)。因为CPU输出功率是个不稳定值,最高输出功率和最低会有很大的落差。如果完全按最大输出功率来设计用料,即使不惜工本,按照目前机箱的规格,主板PCB上是排不下那么多电容的。
我们用CPU输出100W来计算用料。通常CPU的工作电压在1.35V左右,那输出的电流强度就是 100/1.35=74.074A,换而言之,所有输出电容可承受的涟波电流总和要等于或大于74A才是最理想搭配。
假如一款主板使用了8颗OCR 1500uF 2.5V的固态电容,官方公布每颗能承受电流为7.2A也就是57.6A。这样,和理想状态还是有一定差距,更不要说,如果都换成普通电解液电容,差距就更大。但即使换成电解液电容,由于cpu输出功率波动极大的特性,主板还是能正常工作的。
看了上述的长篇技术分析,大家如果脑子还没发晕,那么恭喜,你对电容在主板中的作用,已经真正领悟了。如果晕了也没关系,听我说,简而言之,第一,电容理论上是越大越好,如果电容不够大,CPU超频后无法提供稳定电流,那主板在超频方面的表现势必会弱很多。第二,如果全部采用普通电解电容,那么,需要主板超大才行,否则排不下。这也是高端主板和一些以超频为功能诉求的主板,大量采用固态电容供电的缘由所在。固态电容供电对大功率CPU(类似普通CPU超频状态),比普通电解液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违规提醒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后绑定Q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