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出任四川排管中心主任 曾战胜男选手奥运夺金
11月的第一天,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综合训练馆内,四川男排的队员正在做着力量训练。一旁站着的有川男排名将,现四川排管中心副主任张利明和前中国女排奥运冠军成员陈静,正在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排超联赛。两代四川排球人,通过一方小小的球馆紧密联系。而在这一群“高海拔”中,只有1米63的张山显得身材矮小,她笑称,和大家沟通时都是仰等脖子和他们说话,“颈椎病很快就治好了”。作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双向飞碟金牌得主,奥运会历史上“女胜男”的第一人,张山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现在,这把蜀中“老枪”有了新的身份——四川排管中心主任,从熟悉的射击场来到“陌生”的排球馆。
新赛季排超联赛将于本周六打响,四川女排首场客场挑战江苏。在起身前往常州前,张山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关于她的新挑战,关于四川排球的未来。
封面新闻:当您离开相伴几十年的射击场,离开陆上运动学校,接到新任命的时候,心里面是什么感觉?
张山:来报道那天是10月8日。挺突然的,还有很多不舍。毕竟从16岁拿上枪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一下来到一个”隔行“的岗位上可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是,无论是射击,还是排球,都没有离开竞技体育,所以我对自己是充满期望的。
封面新闻:同时也充满挑战。
张山:的确是这样。一个是对排球项目的不熟悉,二个对排球整个的发展路径不熟悉,可以说完全是陌生的环境。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学习。国庆节前,咱们中国女排十一连胜获得了世界杯的冠军奖杯,女排姑娘们也亮相了国庆典礼,学习“女排精神”已经变成一股全国的热潮。对我自己而言,来到排管中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中国女排精神。
封面新闻:曾经的国内排坛流传着“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中国女排只要获得世界冠军,队伍中一定会有四川女排的队员。四川男排在上世纪90年代也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可以说,四川排球曾是四川体育的一面标志性旗帜。对此,您有着什么样的记忆?
张山: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的时候,我才13岁。父亲的一阵欢呼声把我从午觉中吵醒,通过收音机,我们听到了姑娘们夺冠的消息,这段记忆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后来的工作中我也认识了张蓉芳,梁艳,朱玲,并和她们成为了好朋友。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四川女排还是四川男排,都经历过辉煌的时代,这是四川体育的骄傲。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女排精神,更要把四川排球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
封面新闻:对四川排球的未来有哪些期待?
张山:一直以来,排管中心的管理层,应该说是精英组合。现在的两位副主任,张翔和张利明,大家都太熟悉了,四川男排,中国男排的功勋队员。大家开玩笑说,我们三个人就是“三张网”,这张“网”要“网”住四川排球的发展,把我们的对手拦在“网”外。虽然说,现在四川排球尤其是女排处于一个相对艰难的时期,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都困难重重,但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我们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能关心,支持四川排球的发展。走进球馆,来看一场四川排球的比赛,为队员们加油打气。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我们队员身上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气质。
我过来以后,在一次和队员们的交流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的‘高度’我这辈子都没办法达到。但奥运冠军的‘高度’,你们通过努力是能够触摸到的。”
封面新闻:对于四川排球的青训工作,会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封面新闻:虽然说,四川人因为身高有劣势,选材难,但整体基础还是有的。并且在省内,有许多热爱排球的基层单位,基层排球老师。同样的我们能看到。在成都以及成都周边的一些绿道和主题公园里,都有沙滩排球场。前几天我去了一趟绵阳涪城区,一个区的排球比赛就有多达300支的球队。
作为排管中心,我们接下来会给青少年儿童更多的训练、比赛、观赛的机会。也会举办更多中小学生排球联赛,以及业余排球联赛。
封面新闻:接下来的个人工作中心,会放在哪一方面?
张山:我将和我们排管中心的全体同志一起,扎扎实实学习中国女排精神,抓好训练,强化管理,提升四川排球的“精气神”,继承和发扬四川排球的光荣传统,践行中国女排精神,尽快实现四川排球的复兴。同时我们还要在排球项目推广,排球市场开发方面,多花一些精力,并希望四川排球项目在培养奥运冠军的同时,为全民健身工程做出排球人的贡献,在此我们特别希望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希望大家参与排球运动,支持四川排球。封面新闻记者 钟雨恒 陈羽啸
页:
[1]